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推进上海金融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根据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目前的金融业态、功能和金融生态表现,构建金融文化的着力点应从金融企业文化、金融管理文化、金融消费和社会诚信文化、政府金融服务文化等方面入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齐头并进。

  (一)金融管理部门应以风险监管为核心,推进金融调控与监管文化建设

  一是要推进监管创新,提升监管有效性,为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加快业务产品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就银行业监管而言,要不断夯实 风险监管基础,增强机构监管有效性。要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加强监管评级和风险评估,建立监管正向激励机制,根据机构风险状况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强化银行业机构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要在机构监管基础上,按照同质同类监管原则,尝试功能性监管,加强风险与合规的监测。进一步明确监管前、中、后台的职责分工,增强对监管者的专业支持和监督制衡。梳理和完善监管流程,强化监管合规。创新监管组织方式,培养专家型监管队伍,推进监管深化。及时跟踪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充实和提升自身的风险监管能力。

  二是指导行业协会,建立行规、惯例等为主要内容的自律文化。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指导,在行业协会团结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强上海银行、

证券、保险、期货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自我约束、利益协调、信息沟通、协助监管、改善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推进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并率先推行公司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

  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培育良好的金融职业道德,以此作为树立金融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的建设。要加强业务流程的改造,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

  三是打造服务品牌,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体系。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有重点地推进服务品牌的建设。如小企业服务、个人金融服务、投资顾问等差异化发展特色,使金融机构能一定程度上摆脱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的竞争。

  四要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在现有法律没有禁止的领域,应加强创新的研究工作,从理论上、合规性、风险控制、市场前景等方面开展前期的研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风险管理能力,在提升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发展方向上研究创新。要重视研发机制建设,使研究能真正成为各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智囊,实现研究创造价值的目标。要利用上海不断完善的市场环境,积极配合各总行(部)开发新产品,力争先行先试。

  五是推行公司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按照金融机构体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国际实践,金融机构的所有经营活动都要力求符合客户的最大利益,如向客户提供他们认为是最佳和最合适的金融服务;着眼于客户的长期利益,确保服务的连续性;信守对客户及其环境的承诺。在业务开展、业绩考核和风险内部评估等方面中应逐步体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要求。监管部门也要通过有关监管指引,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逐步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三)政府有关部门应以改善金融运行环境为主,推进诚信、金融消费等文化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金融文化建设规划。金融文化建设是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重在创新、贵在坚持,需要做好这方面的专题规划。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

  二要做好对金融文化建设的评价工作与宣传推动。政府部门要在金融基础建设的论证、实施监督等环节更多地融入金融文化的色彩,培育金融文化理念。要建立“上海金融生态环境定期评估制度”,制定上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指引,不断规范政府金融行为,优化上海金融生态环境。要继续加强对金融中心建设的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认知度。

  三是要设立专项金融文化发展基金。建立金融文化产业投资的长效机制,将资金投向金融消费者义务培训、公益广告和宣传等文化领域。

  四是在市民中普及金融知识,逐步提升金融消费者素质。要在上海义务教育制度中,在大专院校的非金融专业学科中,增加对金融文化知识普及内容。并在社会不同百姓群体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五是加强金融中央商务区品牌建设,为上海树立良好金融文化品牌。以陆家嘴地区为核心,加强规划,建设和推介,拓展金融机构集聚浦东的发展空间,提高金融核心功能区在国内外金融业的影响力和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加快浦东张江

银行卡及金融信息产业园区等基础环境建设,将这些园区培育成为金融辅助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六是配合国家征信体系建设,加强上海的征信体系建设。要不断完善信用采集网络,建立全面、系统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资料,建立并逐步完善专业的金融高管和金融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建立专业、权威的信用评级体系,完善征信、信用资料使用、惩戒失信行为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服务水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