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加快上市资源培育迫在眉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马集琦 刘海民

  眼下证券市场发展的头号问题是后备上市资源培育的问题。奇怪的是,东部上市公司资源争夺战悄然升级的时候,西北的这个市场却显得颇为冷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一些复杂的原因使那些热衷于上市的企业患上“单相思”,无奈的选择是,静静地等待下一个“漂流”。

  西北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但资金匮乏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企业上市在这个时候作用凸现。近百家公司,数 百亿的募集资金的现实,令西北经济得到激活。在西北五省区政府的领导讲话和文件中,多处提到了加快优势产业的上市步伐,让更多的企业与证券市场对接,走直接融资扩大再生产道路等。但是,后备上市资源之困却在不断地发出尴尬信号。

  欲致鱼者先通水。西北拥有巨大的疆域,上市公司却不足百家。据了解,西北一些省份时常在为“后续部队”不足而苦恼,却又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事实是西北五省区的后备上市资源虽然很丰富,但由于培育不力,上市节奏缓慢,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目前,整个西北符合上市条件已经过会的拟上市公司只有一家,青海省已有6年没有新公司上市。

  陕西的一家条件不错的企业,为了上市已经努力了10年,一些关键的时候,他们希望省里有关部门的领导能出面做些协调工作,但根本就见不到领导。在西北一些希望上市的企业中采访,他们反映,现在政府的衙门作风还很厉害,领导口头上说企业要创造条件上市融资,其实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些优势企业,在他们的不经意中丧失了上市融资的良机。一些地方领导认为,那些发展势头好的企业近期并不缺钱,上不上市意义不大。基于这样的认识,培育当然也就成了口号。

  1994年6月,陕西一家企业被批准改制为股份公司,资本金达4亿多元,完全符合当时上市的基本条件。据保守估算,上市可募集资金10亿元以上。但政府部门有关领导认为,企业效益好,政府可以投资分利,上市的事被束之高阁。然而时至今日,公司却因财政资金始终未到位,经营一度陷入困境。这在西北并不是一个特例。有的企业因为国内上市门坎高,框框多,只能“旱路不通走水路”,成为境外上市的问路人。当然也有个别企业,因上市后经营要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受限太多而不愿意改制和上市。或许因了上述的种种原因,当西北经济建设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的时候,社会力量却依然在

资本市场门外徘徊。

  鉴于以往的教训,2005年陕西省政府对陕北油气资源和关中的

化工企业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延长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达480多亿元,着眼于未来整体上市。以延长石油为代表的、具备陕西优势资源的龙头企业如果上市了,无疑对改善陕西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大有好处。专家认为,西北的一些地方政府恰恰少了这种市场的眼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宁夏自治区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他们下发的“关于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实施意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在区政府和证监局的支持下,作为拟上市公司被积极推介到国家有关部门。 宁夏金融办一位负责人说,浙江上市公司资源丰富,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条件符合上市要求,另一方面政府确实出了大力。他说,浙江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就和宁夏全自治区一样多。所以接下来,宁夏上市公司的故事还可以讲述得更精彩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