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感受“德国制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0: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在舍弗勒宁夏工厂,生产线摆放有序,工人作业有条不紊,与嘈杂、无章的洛轴和西轴工厂形成了鲜明对比。

  工厂仅有的两名德国人之一总经理霍夫曼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与合资前的西北轴
承铁路轴承厂相比,他们用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人、三分之一多的厂房制造出了比原来还要多的产品。

  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据记者观察,他们三招致胜。

  第一招是量化管理。德国人带来了测量仪器,检测轴承的各种性能,对产品质量进行量化控制;德国人带来了计数仪器,每一个合格品都记录在案,从而控制产量;德国人还带来了量化管理的理念:每天生产多了不行,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少了也不行,完不成订单。

  在轴承行业工作多年的中方厂长包小俊告诉记者,在这个工厂里,他感受最深的是,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由于严格执行各种量化指标,产品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就得到了控制,而不是在检查中出了问题再返修。

  第二招是流程再造。据介绍,以前厂内机器布局极不合理,没有形成流水作业线,因此,加工件完成一个工序后需要由员工搬至另一个工序。德国人将各种工序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流水作业的生产线。在工序之间、机器之间用滑板连接起来,加工件完成一个工序后自动滚动至下一个工序的机器。这样,生产效率提高了,雇员也减少了。

  记者还在厂房看到“瓶颈工序”的牌子,工作人员解释说,一条生产线上,有的工序比较复杂,效率低因此制约了产能,称之为“瓶颈工序”。一旦瓶颈工序的效率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产能就提高了。这个牌子就是要提醒这一工序的工人,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提高工厂的产能。而一旦这一工序的效率提上去了,其他工序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瓶颈工序。通过这一方式,工厂的潜在产能不断被发挥出来。

  第三招是信任员工。厂房中央摆放着一个工具架,上面挂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中方厂长介绍说,以前工具经常被工人拿回家,但管理层还是坚持摆放公用工具。“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会把工厂当做自己的家,把工具当成自己的工具。”现在,再也没有工人私自把工具带回家了,因为“他们感受到工厂对他们的信任”。在这种互信的条件下,工人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改进工作。

  参观生产线时,落地风扇的电线稍微高出地面,霍夫曼马上告诉工人,这个地方存在危险,希望尽快修理。

  这,就是德国制造的精细和严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