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项目“杀手锏”关键时刻少不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4:2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周小知 随着8月1日发改委等五部委《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实施,我国拉开了用行政手段控制固定投资过快增长的序幕,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决心和信心。文件要求各地对1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对照清理标准,发现存在任何一项问题的新开工项目,有关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理,要责令项目暂停建设、
中央为何采取如此严厉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首先,上半年投资过快增长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今年以来,投资出现了单边反弹的现象,几乎是逐季攀升。数据表明,投资增速从年初的26%左右到5月份重返30%后,现已连续三个月都在30%以上。如果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的实际投资增长速度可能要赶上90年代初的水平,各方都觉得难以承受,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从历史经验看,清理项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二、在上半年的投资增长中,新建大项目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各地都在争上新项目,大项目。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建项目投资17988亿元,同比增长39.9%,增速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占整个城镇投资比重49.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近一半是新建项目。在新建项目中,大项目(计划投资超过亿元)较多。据统计,一季度,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56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436个,增长67.6%。新开工亿元以上中央项目占7.8%,地方项目占92.2%。 三、新开工的大项目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交行业,过剩行业投资仍不减。一季度统计数据表明,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占全部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的47.4%,占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5%。其中,采矿业项目占5.7%,制造业项目占36.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项目占5.3%。 从行业分布看,一季度在国家标准行业分类94个大类行业中,有53个行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速度超过35%。其中有色、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等行业增长较快。大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表明我国工业产品产能将有大幅度增长,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基本工业品都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特别是国家圈定的11大过剩行业,新开工大项目仍不少。如果任其发展,产业结构的失衡,产能的过剩、资源的浪费将日趋严重。 四、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中显得太“软”。去年底,中央就提出今年要继续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防止投资反弹。今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在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把关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在货币政策上提高贷款利率,7-8月连续两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等。调控信号非常明确,政策出台密集,措施也比较有力,但市场似乎并“不听话”,投资增长速度仍节节攀升。不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不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投资高增长似乎难以抑制。 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会想起2004年的宏观调控过程,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当时宏观调控的难度不亚于抗击SARS。2003年中央也采取了“疾风骤雨式”的调控政策,但2004年初投资增长仍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从2004年4月开始清理项目,严肃查处“铁本事件”,处理了8名负有直接责任的厅处级干部,投资增长速度才得到了控制。历史如此惊人相似,在两年后的今天,在采取各种调控措施效果仍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中央再一次动用清理项目这一“杀手锏”,查处了内蒙古新丰电厂违规项目,处理了9名相关责任人。手段如出一辙。如果把时间再放长一点看,1993年中国投资过热时,也是用清理项目的行政手段才把投资增长降下来的。 调控投资为何老离不开清理项目?离不开行政手段?看来只有从体制、机制上找答案了。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