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小幅加息成为隐性利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4:2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民族证券唐震斌

  在美元暂停加息、7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有所降温、市场认为央行将主要以存款准备金率为调控工具之时,央行8月18日突然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出乎不少业界人士的预料之外。而反映在证券市场上,昨日沪深大盘大幅跳空低开,但探底后却呈现逐级回升的态势,并以红盘报收,个股上涨家数也超过了下跌家数。

  为什么大盘走势也出人意料呢?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这次利率上调的幅度较小,属于比较温和的紧缩政策,对整体经济及企业盈利的影响都不会太大,而且有助于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息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资金流动性充裕的局面,相反,加息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热钱流入。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加息可能成为促进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重要因素,也相对加强了本轮牛市的基础,成为了一个隐性的利好。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失衡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1-7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759.5亿美元,单月贸易顺差屡破纪录。相应地,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9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并且预计到年底,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将再创新高。这既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如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增大、人民币被动投放过大、市场流动性泛滥等。

  高额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不但增加了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央行在收购外汇的同时,被动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加上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造成信贷猛增、投资膨胀、资产价格上升,经济有过热趋向。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效果却有限,困扰经济运行的几大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现在,不少人士已意识到当前我国的一系列经济问题都与汇率有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放定向票据等措施只能在短期内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之一还是加大汇率改革力度。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协调的关键是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是当前经济战略转型和政策选择的着力点,要“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

  基于此,业内专家的看法是下半年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将逐步增强,升值的步伐可能加快,最近人民币的走势也充分支持了上述观点。

  加息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

  美联储8月8日宣布暂停加息后,美元走势趋软,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加大。以前为了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央行有意维持中美3个百分点左右的利差,以抑制热钱涌入。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美元市场利率开始回落,目前1年期美元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我国1年期央行票据的利差为2.5%左右。在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收窄的背景下,我国央行实施加息无疑将进一步缩小本外币利差,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有专家预计,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的外汇资金将有增无减。

  笔者认为,这次加息体现了管理层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从而有助于让人民币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而人民币升值趋势将是我国股市持续走强的强大推动力。

  首先,人民币升值过程本身就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股市上涨是对基本面的正常反应。其次,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国际流动资金将不断流入我国境内,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投放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对冲,将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第三,人民币升值将诱使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大量持有以人民币计值的、流动性较高的证券资产,除了QFII等合法进入中国的投资性资金外,还会有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我国证券市场。

  因此,在人民币持续、渐进式升值的预期下,汇率因素将成为支持我国股市长期向好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成为今后几年我国证券市场反复经营的投资主题之一。而落脚到A股市场,笔者认为那些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上市公司,如

房地产、存在较多外币债务的上市公司等,则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目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