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末日轮”上演末日疯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5:4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翔

  昨日,上证指数以多达35点的下跌宣告了技术性反弹的结束,使得全体认沽权证从平静中“复活”。认沽权证在机场JTP1与沪场JTP1的带领下全线反弹。而让市场人士意外的是,剩余交易日仅有7天(含今天)的宝钢JTB1竟放量上涨21.63%,在其末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演了一场投机意味十足的最后狂欢。

  由于上周A股市场呈小幅反弹态势,认沽权证在观望气氛中出现震荡调整,除万科HRP1外,其余权证不论涨跌均较为克制。但昨日上证指数大跌2.19%为认沽权证提供了活跃的契机,有交易的16只认沽权证均报收红盘,平均涨幅达6.1%。

  与上次认沽权证行情类似,昨日上涨的龙头品种依然是两只机场的认沽权证,涨幅都在11%左右。其中沪场JTP1的溢价率仅有6.7%,是华菱JTP1(仍是折价交易)之外溢价率最低的认沽权证,而且其行权价与权证价格比值颇高,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其具备较好的杠杆效应,因此在行情中易受投机资金的青睐。

  跟随认沽权证的整体反弹,万科HRP1昨日小幅上涨6.25%,不过量能并未明显放大。显然,投机者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另一只“末日轮”宝钢JTB1身上。该权证昨日上午和下午分别掀起了一波强势上攻行情,价格最高达到0.47元,对应的最大涨幅为32%。收盘涨幅也高达21.63%。此外,其成交额也达到上一交易日的两倍以上。

  投机资金冷落万科HRP1而关照宝钢JTB1的原因很简单,前者虽然价格仅有几分钱,但由于它是深度价外权证,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而后者价外程度不深,如果G宝钢在这最后几个交易日能有良好表现,则该权证短线可能面临一定的机会。不过,理性分析,钢铁行业近期的基本面情况并不支持钢铁板块走强,加上大势相当疲弱,指望G宝钢股价会在近日超越行权价(4.2元)恐怕很难如愿以偿。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两只“末日轮”继续暴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切莫盲目抢反弹。

  目前溢价率较高的权证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资金炒作 规避为上

  江苏天鼎 秦洪

  昨日

股票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上证综指暴跌35.19点,但权证品种则出现“红色星期一”,其中离停止交易只有7个交易日、被市场戏称为“末日轮”的宝钢JTB1突然大涨21.63%。同样为“末日轮”的万科HRP1也大涨6.25%,难道“末日轮”也能够“疯狂”?

  面对如此走势,目前市场存在两种解释,一是部分短线资金认为“末日轮”有延期的可能。其理由是A股市场历史上一度出现权证数度延期的纪录,1995年的中意权证、厦海发权证等品种就是如此。所以,有短线资金在豪赌“末日轮”的延期。

  二是部分资金认为宝钢JTB1是认购权证,是宝钢集团借机减持的最佳路径,因此,不排除相关利益方在近几个交易日释放出一些有利于G宝钢二级市场股价的利好消息,从而推高G宝钢的股价暴涨。而由于目前宝钢JTB1的行权价为4.2元,G宝钢二级市场价格为4.08元,也就是说,如果在短期内将G宝钢股价拉到4.50元以上,宝钢JTB1的价格将出现暴涨。更何况,拉高G宝钢还可以起到护盘的作用。

  正由于此,不少短线资金参与到了“末日轮”的豪赌游戏中,也就有了“末日轮”在末日中的疯狂表现。不过,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上述猜测或解释固然均存在着可能性,但这两个因素存在的可能性极低。A股市场的交易规则越来越趋于制度化,相关部门不可能仅仅因为利益方的游说而放弃制度化趋势。更何况,一旦“末日轮”延期,将会使得A股市场的炒作之风再度盛起,明显不符合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的发展方向。

  而G宝钢目前的利好消息并不多,毕竟钢铁行业受到

宏观调控的压力,存在产能过剩的预期,目前
钢材价格
也趋于不稳,仅凭钢铁行业的整合题材显然难以刺激G宝钢股价出现大涨。

  由此可见,“末日轮”的疯狂主要是短线资金的豪赌心理导致的。随着时间推移,短线资金的“赌徒”炒作心理或许会趋于“疯狂”,因此,不排除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末日轮”会继续上演“末路狂奔”的升势。但由于“末日轮”的末日即将来临,最终会使得“赌徒”品尝失败的滋味,建议理性投资者尽量作壁上观,别成牺牲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