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经济增长油耗太大 结构沉重难以承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5:1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周小知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它经济指标也是“涨势喜人”。从总量看,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都很好。但是,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经济结构过于“沉重”,经济在高速增长同时,其运行得并不那么轻松自如,而是迈着沉重的脚步,有时显得疲惫不堪。

  首先,工业和采掘业占GDP的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成本过高。上半年,工业和采掘业增加值468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1%,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而发达国家工业和采掘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只有20%上下。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当前处在中下收入国家行列,而中下收入国家工业和采掘业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7%(2004年)。

  工业和采掘业主导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显得相当“沉重”,经济增长的成本明显过高。我国各类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同程度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却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和水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

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承接了大部分的传统制造业,有人说我国已成为“世界加工厂”。如果把一国经济发展比作一部前进中的汽车,

中国经济就象一部老式拖拉机,使用大量的燃料、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甚至不惜投入大量人工推其前行,虽然速度上去了,但走得非常吃力,耗费也相当大。

  其次,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和采掘业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强化。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为5.1%,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三产增长速度为9.4%,比上年还减慢了0.5个百分点,只有第二产业(工业和采掘业)增长速度不仅高达13.2%,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速度,而且同比还加快了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工业和采掘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还有加剧的趋势。

  再次,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轻工业。上半年,重工业增长18.5%,加快了1.6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5.8,加快了0.4个百分点。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是机械、有色、建材、冶金、化工、电子等等,它们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在20%以上,在这种经济结构下,一方面资源的消耗明显偏多。另一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我们知道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垃圾较多,废气污水较多。我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90立方米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52%,比发达国家低3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GDP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污染排放情况看,我国的单位GDP的污染排放量也明显偏高。从上半年工业投资情况看,重工业大约占80%,轻工业仅占20%,工业投资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张,这表明这种“沉重”的工业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是难以改变的。

  最后,从技术与创新水平看,我国工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多少改变。我国工业规模已经较大,产业比较齐全,但大而不强,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创新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200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明确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美国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的增加支撑,据专家研究,1980-2004年,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4.7%,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29%。尽管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与排污趋于下降,仍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实际GDP(按

汇率法计算,1995年价)所消费的能源看,虽然这几年比例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很高。尽管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消耗多,企业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仍不足。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只有1.7万个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仅为6.1%。作为我国自主创新骨干力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其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不足1/4,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从有盈利的企业看,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企业不到7%,反映出大量企业仅满足于维持现状,对面向未来市场而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形势虽然较好,但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装备落后的工业和采掘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过多,成本太大等问题并没有多少改善。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应是下一阶段关注的重点。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