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访连建辉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5:1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唐曜华

  起源于瑞士的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是外资银行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而中资银行对该领域的涉猎还几乎是空白,年底中国金融业开放在即,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将面临哪些冲击?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刚于上月出版的《走近私人银行》一书作者连建辉博士。

  应该发展中国式的私人银行

  记者:《走近私人银行》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私人银行的书籍,你当时写作此书的初衷是什么?

  连建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外资银行进军国内,无一例外将拓展高端客户作为发展业务的主攻方向。

  二是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高收入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

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内银行目前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三是国内对私人银行的了解太少,甚至有人把私人银行理解为私人投资的银行。所谓私人银行,指的是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记者:你认为国内现在是否形成了对私人银行服务的需求?这个需求有多大?

  连建辉:首先应该说明的是,中国国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不能照搬国外的一套。国际私人银行发展的初期阶段,专门服务于200万美金以上的超级富翁,国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不应该一开始就把门槛定得太高,应该发展中国式的私人银行。

  国内对私人银行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国内高收入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中国高收入群体的集中度非常高。另一方面是高收入群体也存在对私人银行服务的强烈需求。其实,中国私人银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早已出现,但由于国内高端财富管理产品供给的缺失,目前以中国大陆居民为对象的离岸金融业务是很活跃的。据某家国际机构测算,目前中国离岸私人业务大概占到整个亚洲市场潜力的五分之一。

  外资银行将在私人银行领域形成冲击

  记者:目前国内什么样的银行服务接近于私人银行服务,将向私人银行过渡?

  连建辉:目前国内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还没有一家银行称得上是在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服务。

  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已经从

外汇理财开始,将目标瞄准了高端客户和超高端客户,一旦年底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驾轻就熟将现有的外汇理财客户转化为私人银行客户。

  2005年以来,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成立了专门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组织机构。比如,建设银行首家面向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中心于2005年1月31日在上海开始营业。

  记者:年底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人民币个人业务也将正式对外资银行开放,在私人银行领域,外资银行将对中资银行形成哪些冲击?

  连建辉:主要包括三方面冲击,一是理念的冲击,中资银行过去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需要扭转,应该设计多元化的产品和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产品的冲击,在产品创新方面,外资银行多元化的、成熟的产品设计是中资银行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三是品牌的冲击,现在国内居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银行来打理自己的资产,外资银行有这方面的优势。

  中资银行开办私人银行有四大瓶颈

  记者:国内中资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哪些问题?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又有哪些发展优势?

  连建辉:主要面临以下发展瓶颈:一是国内金融人才缺乏。二是组织体系改革的滞后。目前国内银行大多采用“小总行大分行”的模式,这就导致总行资源调配的能力不强。三是监管制度的制约。私人银行业务需要银行推出大量的跨市场、复合性金融产品,如银行保险等产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超市”。这就需要银行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甚至打造金融控股集团。而目前的中国的监管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四是信用环境的缺失。

  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本土优势和广泛的营业网点的优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