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航定价全解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3:1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姜雷

  为何国航A股IPO缩水上市时机是个美丽的错误

    询价过程中承销商和基金产生分歧

    网下配售对象过于单一

    信息披露失误强化市场破发预期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相比一年半前H股发行时近90倍的超额认购,借IPO重启之机登陆A股的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601111),却是如履薄冰,险些落水,成为新股重启后第一家IPO缩水的企业。此番国航终于涉险过关后,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国航、承销机构、投资机构三方博弈过程,其询价与定价过程对后来者颇有借鉴。

  风波过后,少将出身的国航董事长李家祥也有心情开起了玩笑:国航降低发行规模就好像是卖菜,行情不好了我们就先卖一部分,留一部分改天再卖。此“卖菜”非彼“卖菜”,时机、眼光的拿捏考验着多方智慧。

  询价谜团

  8月9日,国航IPO(首次公开募股)网上认购结束,申购股数总量153.8亿股,超额认购倍数约20倍,冻结资金约430.7亿元。高达5.33%中签率,创下新股询价发行后又一纪录。

  国航艰难的A股IPO之路告一段落。之前,国航的网下认购遭遇投资机构以脚投票,认购不足。为此,国航不得不降低IPO融资规模,较原定发行规模减少10.61亿股,粗略计算,其融资规模至少降低30亿元。

  一位参与国航IPO发行全程的内部人士对《财经时报》称,虽然国航每股2.8元的发行价和调整方案均符合市场预期。但作为继中国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大秦铁路(资讯 行情 论坛)之后的第三只大盘蓝筹股,国航IPO还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处处充满玄机。

  7月31日,当李家祥和国航总裁马须伦在上海香格里拉饭店开始第一轮路演时,国航上下对于IPO还充满信心。路演的重心在于,三大承销商(中信证券、中金国际、银河证券)和各路基金经理以及航空业分析师的沟通。

  这种沟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承销商和基金一对一的谈话,另一种则是会议形式的企业经营现状的介绍。之后,主承销商向参与询价的基金发出询价函。

  据了解,在询价过程中,承销商和基金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在承销商方面,主要根据国航的基本面、所处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制定询价区间。而投资机构则将其放入二级市场的交易模式中去估值,“一般来说,基金提供的询价区间都会打折,通常是9~8.5折。”相关分析师介绍。

  而更让投资机构感到担心的是,因为油价上涨带来的行业亏损让投资机构对航空业普遍不看好,对于国航能否保持持续盈利优势持怀疑态度。而之前,曾经因为认购南航股票而大亏的部分机构更是心有余悸,不愿再认购航空股。

  这让国航的网下认购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之后路演团队分别转战广州、北京。“这时候我们就感觉到一些不对劲了,有些基金根本就没有来参加路演”。知情人士透露。

  来自国航的公告显示,共有67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路演询价。按照国航的招股说明书,国航原计划总计发行不超过27亿股,其中,战略配售3.5亿股,其余部分的50%(不超过11.75亿股)向网下配售,50%(不超过11.75亿股)向网上发行。在询价过程中,有57家机构报价超过2.8元。

  8月2日,国航将网下配售询价区间确定为2.75元/股至2.95元/股,按照发行后总股本所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20.07倍至21.53倍。但最后参与网下配售的只有27家机构。而之前参与大秦铁路(601006)网下认购的有230家机构,中国银行(601988)也有160家机构。

  据了解,至少包括1家QFII,3家财务公司,4家信托公司,4家证券公司,18只基金产品,在询价时报价高于2.8元,但却没有参与认购。

  瘦身过关

  “8月4日国航网下认购结束时,只有2亿多股认购。”知情人士透露。虽然经过三家承销商的多方斡旋,最终申购总量仅为4.695亿股,冻结资金约为15.26亿元。远低于原定方案中的11.75亿股。

  网下认购的不足,也让国航和承销商感到了紧张。“当天我们就召开了紧急会议,必须在降低定价和规模下调中做出选择”,知情人士介绍。

  对于在H股上市的国航来说,必须维护H股股东的利益。根据协议,国航A股发行价最低只能比发行期间H股的股价低一成。发行期间7月31日至上周五H股的收盘平均价是2.97港元,折合人民币为3.04元人民币。可以说,2.75元的定价下限已经是国航的最低限度了。这也是第一次低于H股股价发行。

  按照规定,网下认购不足部分回拨到网上认购,而一旦网上认购不足,剩余股份将由承销商来包销。“三家承销商虽然有接盘的实力,但问题在于,这单买卖做砸了,以后企业有项目也不会来找你了”。知情人士分析。

  监管部门的倾向也是调整发行方案,以维护整个市场的稳定。8月10日,国航IPO网上认购结束后的第一天,便传出证监会将所有IPO审核工作暂停两周,意在呵护国航顺利上市的消息。

  在最后的方案中,国航A股战略配售保持不变,仍为3.5亿股;而网下配售数量从11.75亿股调减为4.695亿股;网上发行总量也减少了3.555亿股,确定为8.195亿股。

  机构观点

  《财经时报》多方采访了解,之所以出现网下认购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航空业盈利状况欠佳。更重要的是,投资机构为规避风险过于谨慎。

  在众多的投资机构和分析师们看来,国航A股上市是一次美丽的错误。“关键就在于其上市时间。一方面,因为市场扩容,各路基金很多资金无法回笼。另一方面,国内航空业正处于比较低迷的时期,而且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将不断吞噬航空公司的利润”。

  在招股之前,由于在大秦铁路、中国银行的新股认购中投资收益低迷,让投资机构对大盘股更加没有信心。同时,因为政策变化,网下认购的新股有3个月的锁定期。这使得曾经被看做无风险套利的网下申购,已经不再受到基金追捧。更多的投资者宁愿参与网上申购,因为网上申购的股票可以马上套现。

  但认购差距如此之大,还是让国航和承销商感到吃惊。这也折射出当前发行机制的缺失。在承销商看来,作为国内最优质的航空公司,国航应当是机构重点培植的股票品种。但在价值判断上,国航和投资机构缺乏沟通,从招股到配售结束,仅仅5天时间,这大大增加了推介的困难。

  知情人士对此总结到:现有发行机制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网下配售对象过于单一。很多时候,投资机构认不认购往往只是取决于基金经理和分析师的个人意愿。各机构的同行业分析师又基本属于同一圈子,很容易产生一些非理性的分析结果。

  亡羊补牢

  网上的超额认购让国航承销商避免了包销的风险。但对于国航自身来说,还有一道必须要跨过的槛:挂牌当日,国航是否会跌破发行价。

  国航也试图给机构吃颗定心丸。7月31日,国航大股东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承诺,自国航A股上市后至2006年12月31日,若股价跌破发行价,集团公司将在二级市场增持总金额不超过6亿元A股,直至股价恢复到发行价。

  但国航在之前信息披露中的种种失误,却让市场增强了破发的预期。在其公布的2005年公司业绩中,净利润高达17.09亿元,但实际上主营业务却并不挣钱,盈利项目主要是因为集团征收了16.63亿元的高额燃油附加费,以及因为人民币升值获得的9.09亿元汇兑收益。

  另一方面,国航也忽视了2006年半年报对招股的影响。按照惯例,国航应该向投资者提供2006年的半年报,但并没有这么做。而就在其网下招股期间,民航总局7月25日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国内航空公司亏损合计25.7亿元,亏损额按年激增343%。使得投资者对国航本年度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怀疑。

  国航和承销商显然意识到了这方面的失误,从8月9日网上招股前就频频开展各种公关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向外界宣布今年上半年的盈利状况。

  同时,相关承销商也纷纷推出分析报告,为国航盈利水平和能力叫好。国航总裁李家祥则亲自上阵,现身电视台,接受专访,就航油价格等问题进行答疑。

  疑惑是否解开,也自然让人把眼光转向未来国航二级市场的表现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