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公募基金挤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04:2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牛丽静

  既然私募基金参与市场博弈的事实早已存在并从未间断,私募基金的合法化也是必然趋势和公募基金必须面对的现实

  近两年,公开募集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但私募基金也在悄无声息地以更快速度壮大。

  截止到目前为止,最新有关私募基金规模的统计,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底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显示,私募基金规模已在6000亿元与7000亿元之间。

  而截至2006年上半年,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公募基金,即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超过50家,已发行设立基金260余只,资产管理规模近5000亿元。

  这意味着,目前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规模已经越来越接近。双方在市场中的博弈,将愈演愈烈。

  对于处于明处的公募基金而言,显然“明争”要比“暗斗”更具公平性。

  “堵不如疏。”《财经时报》在对多家公募基金采访时注意到,它们对私募基金的合法化以及纳入监管视野都持赞成态度。

  公私PK

  随着公募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募基金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它们还必须与强大而无形的私募基金较量。

  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中,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博弈已经日益明显。

  私募基金为了吸引客户,一般会承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使得市场中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分流到私募基金。

  同时,私募基金普遍对操盘手采取利润分成的激励机制,个人收入的无限增长空间,也吸引了公募基金的一些人才转投私募基金,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人才流动现象更为突出。

  由于处于灰色地带,私募基金非常低调,它们不可能大范围地宣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财经时报》表示,目前,私募基金的规模小的有几百万元,大的几千万元,最大的也就是几个亿。而公募基金,动辄数十亿元,甚至超过百亿元。

  由于盘子小,私募基金进出市场比较灵活。同时,私募基金对内幕消息的捕捉更为主动。

  《财经时报》记者了解到的深圳某位私募基金经理就在业内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这使其成为消息灵通人士,而其投资操作,也多以内幕消息为主要参考依据。

  因此,常有公募基金感叹私募基金能先一步得到内幕消息,提前进入或者提前退出某项投资,并从中谋利;而公募基金,有时因为消息迟滞、规模太大,成为下一个接棒者。

  但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并不完全是对立的。有时,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也会达成协议,故意高吸低抛,为私募基金接盘,再从私募基金的获利中分得收益。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双方的这种“合作”客观存在。

  “暗斗”改“明争”

  在中国

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委员会委员郑震龙看来,从工商登记的角度而言,私募基金并不是非法的,只是暂时游离在既有的监管体系之外。

  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只是在法律上给其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而已。

  既然私募基金参与市场博弈的事实早已存在并从未间断,私募基金的合法化也是必然趋势和公募基金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在公募基金看来,私募基金早日浮出水面对自己更为有利。

  目前,公募基金处于明处,而私募基金在暗处。

  后者日后被纳入监管体系后,将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披露信息。虽然这种信息披露是在一定限度内,并不象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那样充分,但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暗斗”改为“明争”,提高了竞争的公平性。

  一位合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就曾明确表示,他们非常支持私募基金的合法化,这有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郑震龙也有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虽然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有竞争和博弈,但双方并非是你生我死的关系。

  目前,管理层制定监管政策并不把私募基金考虑在内,但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却会影响到一些政策的执行力度。因此,将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体系后,监管机构的政策将更具有实效性。此外,私募基金的合法化也将完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这些都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蛋糕做大了,对双方都有利。”

  在郑震龙看来,私募基金合法化并纳入监管视野之内,短期内,私募基金的规模可能有比较大的增长,但从长期而言,公募基金并不必对私募基金的快速增长过于担忧,因为选择两者的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的承受度一般都不相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