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调节“三率”加快结构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3:3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勘

  央行刚公布的7月份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依然高位运行,前7个月完成全年贷款目标已逾九成,7月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外汇占款持续放大,形成货币流动性过剩,催升资本品(股市、楼市等)价格,造成经济过热的苗头。虽然前期执行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加息等货币政策,但银行资金流动性泛滥依然没有解决,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
因素。控制或疏导过剩货币流动性显得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利率是资本对内的价格,汇率是资本对外的价格,税率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此“宏观三率”共同构成了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基本机制。对“宏观三率”的调控,是科学也是艺术,必须协调配合三管齐下,不可偏废,否则会引起更多的结构性矛盾。

  从贸易顺差看,前几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大幅度减低利率,刺激消费大幅度增长;而我国制造业因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得到强化,由于

人民币汇率、利率低,劳动力成本低,级差地租低,加上产品出口退税,实际相当于实施低税率,甚至负税率。同时,在引进外资上又实施超国民待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但差别大,而且对外资还有一些名目繁多的从地方到行业的种种优惠政策。如此种种,催生出低廉价格的产品,迎合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形成贸易顺差连续增长。

  从房地产市场看,1998年开始房改,低利率刺激了住房需求增大,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税收,通过各种手段加大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量。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税率调节,制度建设也不完善,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各种途径涌入。他们一边在媒体上鼓噪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甚至即将要破裂,一边大肆抢购高档房地产项目,造成由沿海到内地,由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

  在低税率、低汇率、低利率的“宏观三率”环境中,错配生产要素,推低了中国产品价格,引致高额顺差,诱发贸易摩擦,必然提高国际投机资本对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外汇储备逐年快速增加。在“宏观三率”机制不灵活状况下,引起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而当货币资金超过资产供给时,自然催升资本品价格上涨,通过经济体的传导,拉动了资源、
能源
、土地等生产要素,经济有些过热就难以避免了。

  在当前全球资本泛滥,流动性过剩继续支撑大宗商品、地产和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时,美元息口已是强弩之末,一旦美联储宣布减息周期开始,市场将对资金流动性问题重新判断,非美元货币吸引力将增强。对此局面,人民银行8月9日发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控制流动性过剩,不能单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应以围绕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推动“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利用外汇资源,支持国民经济均衡可持续增长。笔者认为,在即将到来的如此格局中,必须科学调节“宏观三率以加快结构转型”:稳定人民币存款低利率水平,渐进可控爬行式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争取时间和空间,加快税率调整和内外资所得税统一的步伐,从而促使外贸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增强抗金融风险的能力。

  (作者系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