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信用在自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1:04 金融投资报

  关注近期发生在医药行业的桩桩骇人听闻的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油然而生:看见被假药和“不良反应”剥夺了生命的无辜受害者的家属悲痛的眼神,禁不住一掬同情之泪;看见齐二药一帮唯利是图的事故责任者被判刑和安徽华源的高管面对镜头为公司的前途忧心忡忡,却生出一丝恶意的快感。

  这是患者和医药行业都面临的“多事之秋”。因为简单的医患故事频频带着死神的
啸叫而来,并且已经演绎成了一场交付和承诺严重失衡的信用危机。这场危机甚至会跟你或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有关——媒体报道说,已经夺去多条人命的欣弗目前尚有45万瓶下落不明,四川虽然已经回收了2万瓶,但谁又知道45万瓶里会有多少还遗漏在这里,成为随时可以引爆的隐患?

  撩开欣弗的面纱,我们知道它不过是克林霉素磷酸脂葡萄糖注射液的商用名,这种注射液在市场上有多个厂家生产的多个品牌,而欣弗因为在同类产品中价位较低,因而大量流入农村和偏僻乡镇,所以受害者中,我们看到的,也多是农民和普通工薪阶层。这些无辜者倒下的身影背后,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往往还伴随着这个家庭经济命脉和生活来源的骤然枯竭。

  作为一个患者跟

医院和药品“亲密接触”,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难以回避和不可选择的角色。作为医生和医药行业从业者,把救死扶伤作为给患者最神圣和郑重的承诺是不可推卸的天职。在信用的天平上,虽然一目了然的暴利和一涨再涨的医疗价格已经让患者感受到了些许失衡,但花钱把自己的命交到了值得信赖的人手上,无疑还是一件划算的“买卖”。但出乎意料和富有讽刺的是,如今有人不是被病痛折磨死,也不是被高昂的医疗费给愁死,而是被最信赖的人打着“相信我,没错的”的旗帜给杀了。然而,更严重的是,这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交易”的失败,还不能就此分出最后的输赢,“杀人”和“被杀者”或许都是最后的“死者”。

  大量对管理层监管缺失或者不到位的质问以及对生产经营者暗渡陈仓或者偷梁换柱的揭发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医疗环境有了从未有过的恐惧,也对给予生之光芒的医者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怀疑甚至憎恨。这种对对方信用和信誉无条件的信任一旦坍塌,或许是永远的痛。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人开始在为这痛 买了单:齐二药仅仅几个被判了刑的责任人还不足以说明它付出的代价,相信多年以后大众对这个品牌所有产品的抵制完全有可能使这个国营企业在中国的医药版图上消失;生产欣弗的安徽华源虽然从种种迹象看似有无心之过,但面对这场公关危机,显然也难以用“不良反应”借以脱身,生存还是死亡才是最大的谜底。

  和所以的企业和行业一样,医药企业和行业信用体系的搭建,管理层的监督、企业行业自身的约束和

执行力以及公众的检验认可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行业就是一个“公众人物”,如今这个“公众人物”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形象因为对利益的贪婪追求和对责任以及制度的极端漠视而变得模糊甚至丑恶。“质量和信用是生命”相信不会是这个“公众人物”的知识盲点,但不知道“聪明”的“他”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当生命的迹象在一个个患者的眼神中暗淡的同时,“他”也在自己的信用上插上了尖刀——“GMP”曾经是多么耀眼的通行证,就会是多么惨痛的墓志铭。 □冬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