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深发展大愚若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20:08 《商务周刊》杂志

  □文 缥缈

  7月16日晚间,深发展股改投票结果公布,流通股东投赞成票的只有38.92%,反对票达到37.28%,弃权票为23.79%,深发展股改方案被否决。

  无论以流通市值或是权重来计算,深发展都是深市的“头牌”股票,交易代码“000001”,在一般的中国股市交易系统中,如果你输入零,回车显示,就是“深发展”。

  深发展为进行“股改”,前后推出过三轮“股改方案”:

  预案在2005年11月向市场征求意见,大致思路是向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均赠送股本权证,赠予流通股东的行权价格比非流通股东略低,以示“区别”。

  但这个方案涉及到再融资,而当时参与股改的企业,无论是长江电力还是武钢集团,均暂未获得政策面的支持,深发展要吃“螃蟹”,难度当然更大一些。

  为推进发展的股改,此后深发展也曾经准备实施认沽权证方案,但考虑到由于深发展实际控制人新桥投资将在股改以后引入同样为外资背景的GE,这两家外资股东合计持股接近24%,加上股改所涉及的认沽权证或有的“行权”股数,那么外资在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即将超过25%的上限——这与相关法律不符。

  随后,深发展再推出以“保障承诺”为附加条件的法人股直接全流通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深发展将拿出超过7000万元的资本金来实行“定向分红”,这对于核心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大约为4%)的深发展来说,只能是一个特别方案,并由此正式进入“股改”。

  2006年5月29日,深发展在有关股改方案的公告中表示,如果股改实施后首个交易日起的12个月内,最后60个交易日的

股票收盘均价低于5.25元/股或高于10.75元/股,深发展将以定向分红的方式,向上述60个交易日内最后一个交易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的股东派发现金,但每10股所获得的现金最高不超过0.48 元。

  6月9日,深发展公布了股改修正方案,在价格区间上做出微调,将原有5.25-10.75元/股的区间缩窄为7.25-8.75元/股,其余内容不变。

  客观地说,这一股改方案若在去年推出,其通过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当时市场对于股改,无论方案是好是坏,预期都不很高,如果尽早上报方案,尽早与市场各方进行沟通,肯定不是今天这个结果。

  令人不解的是,深发展始终没能跟上市场的步调——市场对发展股改的预期本来只是权证;在权证方案暂时行不通时,也有变通的办法,比如未来发行权证的承诺:未来一旦达到发权证的条件,即向全体股东派发权证,这不是蛮好吗?

  最令投资者深恶痛绝的是,股改初期,深交所本有《规定》在先,低于“10送2”的股改方案“不予接受”,而深发展对于股改政策反应并不积极。随着股改渐次完成,种种相对较差的股改方案也开始受理了,这时深发展拿出“零对价方案”,明摆着就是想钻政策的空子;期间还有些“着三不着两”的解释,先以“工会事件”、次以中期业绩“增长事”、辅以“拜票事件”,深发展事前曾经表示,“股改方案有六成通过的把握”。

  如前所述,对于中国

证券市场,深发展和新桥投资“其实都不是外人”,存在种种盘根错节的人脉关联。无论是“从心底颇为同情深发展”的机构,还是二级市场的“蚂蚁雄兵”,均乐见深发展股改“一次过关”,但为何在投票表决时,投出了反对票或等同于反对的弃权票呢?

  首先是因为股改方案一出,股票“贴权”,股价暴跌,这可是最犯市场忌讳的——深发展的流通市值,两天内即跌去24亿元,以单只股票计算,净跌1.77元。

  其次,深发展的方案,以总体而言属于“大愚若智”。股改“曲终人散”,深发展“姗姗来迟”,最终失去了股改的战略时效。

  改革的过程往往如同一棵在秋天果实累累的枣树,同样需要“赶早不赶晚”。第一拨人来了,把树晃几晃,就能落下满地的甜枣;第二拨人来,拿根竹竿随便抡一抡,也能收获不少;第三拨人来了,就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还要瞪大眼睛满树上“踅摸”,或有所得;第四拨人来了,肯定你争我抢,最终把枣树打得光秃秃的,连叶子也不剩,枣子也只分得三只两只;第五拨人来了,只能“空手而归”,明年请早!

  这就叫做“时效”。股改同样是越早越好。率先进入股改的企业就有比深发展更难过关的,比如万科、白鸽、农产品等,大股东的对价同样不高,或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说万科,其在深成指中的权重还要大过深发展;其第一大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低于深发展,而且万科在股改之前,还有深发展所没有的转债(转2)以及大量的B股投资者。但万科“抓得紧”,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以10送7份权证的“零对价”得以从容过关。

  所以,人不能太贪,太贪连说客们多赢的借口都没有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