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家银行先后获得了QDII资格 额度达83亿美元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QDII的每一步进展无疑都引人注目。 目前,已经获得批准的银行QDII额度已达到了83亿美元。而短短月余,已经有七家银行先后获得了QDII资格。监管层推进外汇资金流出的力度可见一斑。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前,有报道称又有7家外资银行向上海银监局递交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申请,4家外资银行递交了代客境外理财托管业务申请。银行争抢QDII蛋糕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监管层的推进热情。 QDII的推出之所以备受关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我国外贸顺差连创新高,外汇储备连年超过千亿美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贸摩擦加剧。作为监管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一项应对之策,受到各方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对QDII的关注显然不应止于表面。在监管层赋予它作为外汇“走出去”和“藏汇于民”的重要工具之时,普通百姓关注的更是它的理财方式和投资收益。不能否认的是,其实对国人而言,QDII毕竟还是很陌生的。这可在当前投资者对QDII普遍仍处观望,认购不够热情中反映出来。这一方面说明QDII的推出时间相对紧张,另一方面也表明,监管层、银行、投资者等还有很多普及工作要做。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融开放,我们的功课仍显不足。 □本报记者 夏峰 花旗银行昨日宣布,该行的QDII业务申请已获得银监会的批复。这是自6月30日批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资格之后,第七家获得QDII资格的银行,也是继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后的第三家获得该资格的外资银行。 短短月余,七家银行获批QDII资格,而自7月21日国家外管局批准首批商业银行QDII额度以来,目前的银行QDII额度已达83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措施,监管层在推进QDII发展可谓“进展神速”。不过,由于QDII总规模较小,以及外资银行目前不能进行个人人民币业务,所以QDII在短期内仍不会对恢复我国外部平衡起到主要作用。 据悉,花旗还同时获得了代客境外理财的托管业务资格。花旗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表示,该行将在未来数月内推出相关QDII产品,以便客户能够获得投资全球市场的机会。 虽然花旗正式推出QDII产品尚有待时日,但该银行的准QDII产品已陆续推出。昨天,花旗在华推出期限一年半的结构性投资账户新产品,该产品挂钩中国电信等5大香港上市股票,认购最低金额为25000美元或10000美元(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此前已于今年6月30日获得首批QDII牌照。其中,工行、中行以及交行已陆续推出QDII产品。 花旗获第七张QDII牌照 数月内推产品 投资者尚在观望 银行QDII遭冷遇 目前,银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扩容的步子正在加快。8月2日,国家外汇局再批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建行与交行分别获得20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额度。加上此前工行、中行和东亚银行共获得48亿美元投资额度,目前QDII总额已达到了83亿美元,其速度和投资额度大大超出此前市场的预期。 但让相关银行感到尴尬的是,与问世之前受到各方追捧相比,QDII产品真正推出却遭到客户的冷遇。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市的一些银行网点时发现,虽然有不少投资者在营业厅咨询,但真正购买的人却不多。不少投资者表示,对海外市场比较陌生,尤其对具体的挂钩品种不是很了解,加上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所以不敢贸然出手。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之所以遭冷遇,除了推出时间比较紧,客户对产品不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收益率的魅力不足。 在首批QDII产品销售开闸的同时,银监会就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按照审慎经营原则,综合理财服务的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只能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率产品虽然风险小,但收益率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既要提高产品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又要尽可能地控制风险,这本身就让银行在QDII产品的设计上“两难”。提高收益率能够增加QDII的吸引力,可收益往往与风险成正比。QDII产品不同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银行QDII从事的是受托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资产管理人,银行只收取管理佣金,不提供固定回报承诺,投资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表面看,银行可放开手脚,反正QDII的投资风险不在自己身上。但若出现亏损或收益率极低,将使银行形象受损。因此,各银行普遍在产品设计上较保守,稳健有余,收益不足,也就出现了QDII乏人问津的尴尬。(新华) 制表 柴元君 目前银行QDII产品比较 银行名称 产品名称募集期期限预期年收益率 工行2006年第一期代客境外理财计划7月31日至8月9日半年 3%-7% 交行“得利宝”和“汇聚通”8月8日起一年 中行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 7月28日起产品份额数连续十个工作日低于4亿时终止约为3个月的央票利率 东亚银行未定下月推出 谁挖到了金矿? □本报记者 夏峰 近日,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销QDII产品,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也不甘寂寞,准备在QDII领域大展拳脚。银行业内人士已达成共识,QDII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是座不折不扣的金矿。 遗憾的是,在已推出的QDII产品中,中资行普遍只扮演了一个“代销商”的角色,大部分的金子将被外资行挖走:工行、交行分别代销卢森堡国际银行、荷兰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产品。所谓代销,即意味着中资行只能赚点微薄的手续费,国内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空间也被压小,而发行票据等QDII产品的外资行却可以稳坐钓鱼台,拿着从中国募集来的资金进行各式各样的投资。 还要引起注意的是,外资行日后正式推出产品时,由于少了道批发零售的“工序”,它们花样繁多的QDII产品对国内投资者将具有更大吸引力。那时候,无论是否拥有外资股东,中资行QDII产品的日子可能都不会好过。 诚然,中资行目前的资产管理经验不如外资,与外资行合作恐怕多少有点“无奈”的味道。但是,中资行在大力推销QDII产品的同时,应该更多得考虑加快研发力量、资金运作的建设,更多得谋划如何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不然利润源头捏在别人手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国家外管局目前批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 2006年7月中旬中国银行25亿美元 工商银行20亿美元 东亚银行3亿美元 2006年7月27日建设银行20亿美元 交通银行15亿美元 合计83亿美元 制表 柴元君 QDII托管成“香饽饽” 中外资行哄抢 □本报记者 夏峰 随着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的发展,托管业务成为中外资银行眼中的无风险“香饽饽”。记者昨日从业内了解到,各家拥有托管资格的中外资银行都希望在该领域获得更大份额。 据悉,除已于上月获得QDII托管资格的汇丰银行外,渣打、花旗等4家外资银行也已向银监会递交了代客境外理财托管业务的申请。中资银行方面,争当QDII的境内托管行则是其主要竞争目标。 根据有关规定,发行QDII产品的机构应先选择一家境内主托管行,然后由该主托管行挑选境外托管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QDII以及先行的QFII制度的成熟,中外资银行很可能在证券托管业务上选择“竞合”关系。 据介绍,全球托管银行一般分为两种,即直接托管银行(也称当地托管银行)和全球托管银行,前者专注于某个市场的托管业务,而后者则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托管网络,但绝大多数资源并不属于自己。 作为最早推出QDII产品的国内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本次选择了中国银行担任托管行。据了解,这种情况将很可能在中资银行间续演,即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互相担任境内托管行,然后视海外投资产品所在地选择境外托管行。 业内人士透露,银监会原则上不支持由一家银行同时担任QDII的境内托管行以及境外托管行。“按照国际惯例,境内托管行会指定除自己以外的另一家托管机构担任境外托管行。”某外资银行证券托管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境外托管业务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欠缺的不仅仅是海外网络,其他如风险控制等与外资银行或托管机构也存在较大地差距。根据记者的了解,由于QDII投资市场的地理差异,托管证券的清算截止时间、币种转换都将是一个个“风险点”。“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证券托管业务无法顺利进行。”业内人士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