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证券报:国库现金入市时机逐渐成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5:46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黄宪奇

  自7月1日《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以来,至今尚无明显的国库现金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动作发生。

  业内人士认为,配合央行前期的货币调控是国库资金迟迟没有入市的主要原因。但在一系列的资金抽紧作用下,市场的资金面一度出现紧张,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也都出现了大幅走高,这正是国库现金入市提高收益的有利时机。

  国库现金管理新动作仍悄无声息

  根据6月5日

财政部
人民银行
联合颁布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自7月1日开始,国库现金将由原来的长期存于中央银行专设帐户获取活期存款利息收入,转变为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运作,努力实现闲置资金最小化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依据该办法规定,国库现金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管理,目前主要实施
商业银行
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操作方式。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市场瞩目的国库现金管理新动作仍悄无声息。

  业内人士认为,抑制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快投放是当前货币调控的主要任务,而国库现金入市将明显增加央行资金回笼的压力。近几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一直很大,2004年、2005年、2006年一季度央行票据的发行量分别为2250亿、4550亿、16995亿,呈几何倍数加速增长的态势。在央行相应的货币对冲手段没有到位之前,财政库款的投放势必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银行的贷款冲动将变得更加难以扼制。因此为保证央行货币调控的效果,国库现金的市场化运作也被暂时搁置。

  国库资金成市场重要影响因素

  为抑制过多的流动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这些紧缩政策不仅使得流动的现金大为减少,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金融机构对未来市场流动性的预期。另外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也大大改变了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明显加剧。出于对未来资金会继续偏紧的预期,近期市场利率不断走高,回购、拆借、新债发行的利率都刷新了一年多以来的新高,市场的融资成本大幅攀升。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资金总体宽裕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但由于资金分布的不平衡,央行后续的调控措施将引发资金更大幅度的波动;并且随着新股发行的更为密集,以及大盘股的频频推出,市场资金将会出现吃紧的可能。而在此时,如果财政部和央行通过调控财政资金投放至商业银行的速度和规模,不但能够平抑市场利率的过快上涨,还可以对新股申购引发的短期资金紧张起到对冲作用。

  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资金回笼的力度明显减弱,暂停一年多的央票数量招标方式也被再度启用,央行似乎有稳定利率的迹象。但从事后的效果看,短期利率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抑制,并且这种短期利率上涨的趋势有向中长期债券蔓延的迹象。有交易员预计,如果中长期债券后市出现持续下跌和收益率不断攀升迹象,不排除财政部通过买回国债抑制新债发行利率不断上升的可能;特别是一些票面利率较高的国债,极有可能被财政部提前购回。

  除了买回国债以外,根据管理办法,国库现金目前还有一种运作方式是投资于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是国库现金运用的主要方式。

  毫无疑问,实行市场化运作之后,国库资金将较以往更注重使用效率和资金的保值增值。由于国库现金的货币投放性质,业内人士认为,国库资金运作已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协调配合的重要领域,并逐步演化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未来重要的影响因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