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能源概念炒作收场 玉米期货价格重归基本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5:36 中国证券报

  ■活跃品种

  金鹏期货 喻猛国

  前期热炒的能源替代概念渐逝。尽管近日原油价格继续走高,生物能源概念的农产品却持续阴跌,可谓冰火两重天,其中作为粮食大品种的玉米表现更是明显。

  昨日,受英国石油公司(BP)停产消息刺激,纽约原油期价强势突破77美元/桶。但当日玉米主力705合约却大幅下跌,从2006年5月底的1600元跌至昨日的1386元/吨。后市看,在强调玉米的粮食属性大政策背景下,仅作为炒作题材的玉米期货价格必然向基本面正常回归。丰产预期和需求不佳双重压制,短期玉米阴跌在情理当中。

  未列入生物能源材料

  为减少对原油的依赖度,我国从政策上大力支持生物能源的发展。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了《“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非粮食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在鼓励发展的石油替代产品之中。财政部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了重点扶持的三大领域:“潜力大、前景好的石油替代;建筑供热、采暖和制冷;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以非粮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被放在了资金重点扶持的首位。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不与发达国家争资源”的指导精神发展我国的生物能源的政策指引下,玉米作为极为重要的粮食品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考虑,得不到政策的全力支持并不为怪。当初为了消化陈化粮而发展乙醇汽油的初衷已经弱化,南方的木薯、甘蔗、菊芋、土豆、山芋、秸杆等,这些不宜食用的植物,当然成为生物能源的最佳原料。

  转化乙醇成本高

  国际市场看,虽然各国政策大力支持玉米等生物能源,企业也进行了深度研究。但从玉米总体需求看,饲用玉米消费份额还是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真正生产乙醇消耗的玉米量比例很小。我国情况更是如此,高昂的成本直接成为发展玉米乙醇产业的最大瓶颈,生产企业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生存,以当前玉米市场价格1400元左右1吨计算,约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不算人力成本、电力成本,仅原料成本就达4620元。另据估计,国家财政对4个定点燃料乙醇厂生产的每吨乙醇要补贴1600元才能保本盈利。

  此外,我国玉米深加工和燃料乙醇工业消费虽然迅速增加,2005年玉米工业消费量由上年的1500万吨增至1800万吨,增幅达20%。但相对于我国2005年度玉米产量为1.32亿吨而言,生产乙醇消耗比例显然很小。

  期价回归基本面

  最新的美国农业部供求报告调高了下一年度的全球、美国和中国产量。全球玉米产量调高400万吨达到6.87亿吨,世界两大玉米产区———美国和中国玉米生长状况良好,都直接打压了玉米期价。

  近段时期,我国华北黄淮地区大范围持续降雨,大大补充了该地区墒情,对玉米生长极为有利。东北地区玉米产区墒情良好,玉米拔节状况较好,今年我国玉米总产丰收基本确定。据有关机构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将达到2690万公顷,同比增长54万公顷,增幅为2.1%。2006年我国玉米产量将增至1.42亿吨,较上年的1.39万吨增长263万吨,增幅为1.9%。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