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统计偏差事出有因 改善质量当务之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3:2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刘晓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报告显示,如果按照31个省份公布的GDP计算,中国上半年的GDP增幅为12%,并非国家统计局宣布的10.9%。

  国家发改委的这一报告,再次引出了一个实在并不新鲜的话题,即国家统计局和各
省核算出来的GDP存在明显差距。这一差距从2000年到2003年间,分别为1.7、2.0、2.6和2.8,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不过,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差距是1.1个百分点,差额达8040亿元。

  国家和各省之间的GDP统计出现明显的偏离,说明当前统计工作有待改进。那么,这种统计偏差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计技术造成的误差。从统计方法上看,目前中国的GDP统计方法还主要以生产法为主,国家统计局虽然也在同时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内部统计,但目前我们看到的统计结果应该是用生产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而且各地目前也基本上是以生产法来核算地区GDP。因此,目前在统计方法上,中央和地方是一致的,这样就排除了由于统计方法不一致所带来的偏差。

  但相对于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面临的制约性因素更多,在统计过程中的漏洞要多,且由于在统计上只是考虑了生产或投入,而没有考虑投入效率、最终收入和最终的实际支出。所以,严格地说,虽然这三种方法在理论上统计结果是一致的,但实践中,生产法的准确性不仅弱于收入法,更弱于支出法。

  另外,由于中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和实行经济上的赶超式战略,加上当前的统计环境也不利于收入法和支出法的执行,使得各地区更喜欢用生产法来统计GDP,因为生产法的统计原则是只要投入并形成产出就可以计算进GDP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体现政绩。生产法的这些特征表明,使用生产法,不同级间核算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两种方法。

  其次,中央和各地方在GDP核算上的这种偏差,也有地方政府进行数字渗水的可能性。但笔者认为,地方数字渗水的比重可能不会太大。前几年,国外一直怀疑中国GDP高估,依据就是数字渗水问题,但后来的发展证明这种可能性不是主要的,相反认为中国存在GDP低估问题。就目前中央和地方在GDP方面存在的差距,要说存在数据渗水也可能在欠发展地区存在,但在较发达地区来说,这种可能性不会太大,特别是在中央重拳调控下,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在一些项目上存在瞒报的可能性。

  最后,重复统计问题。随着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地区壁垒的逐渐消除,经济活动的跨区跨省特征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复统计提供了可能,如跨区域的投资,法人所在地的统计部门会把这部分投资计算进当地的GDP中,而投资地也根据投资发生地原则,将这部分投资计算入当地的经济增长中。笔者认为,这一点可能是造成中央和地方GDP差距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和省级间GDP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并干扰有关部门的决策。因此,提高统计质量,减少统计偏差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需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统计方法,尽快采取收入法或支出法来取代生产法,遏制由于统计方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统计偏离度。

  二是制定措施,降低重复统计现象。通过制定政策,对于跨区跨省的投资采取行为发生地统计的原则,防止投资发生地和投资来源地对同一笔投资进行重复统计。

  三是提高统计透明度,即统计技术的透明度,统计流程的透明度和统计信息的透明度等,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四是实现统计系统的垂直化管理,提高中央和地方统计的准确性,减少由于统计系统不同所带来的体制性原因。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