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水彩画拍卖不再“羞答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01:34 金融投资报

  提到书画拍卖,很多人对国画、油画的拍卖状况都耳熟能详。但是,提起水彩画拍卖,很多人就会感到有些“找不着北”了。这也难怪,自从中国拍卖业恢复拍卖20年来,上拍的水彩画的确是少之又少。即使上拍,往往也会因为水彩画低廉的价格而被拍卖公司“轻描淡写”。但是,这样的境况在将来很快就会得到改善。这不,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将于8月13日推出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就将推出中国名家水彩画专场。如此大规模地推出中国水彩画精品,在国内艺术品拍卖界几乎是首次,水彩画拍卖不再“羞答答”。

  现状:水彩画拍卖受冷落

  事实上,水彩画拍卖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了,但为何没有火起来呢?

  “水彩画拍卖遭遇冷落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水彩画拍卖的规模本身不大,没有引起拍企的足够重视。我们公司成立十五年来,上拍的水彩画也不算太少,但由于上拍规模不大,在宣传策划上就难以单独做文章,因此在拍卖会上自然就拍得不理想;其次,是拍企还缺乏水彩画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人才的欠缺,拍企在给水彩画定价时就难以站在专业的角度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参考价。因此,在拍卖会上只能‘悉听尊便’。”上海某拍卖行胡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而另一家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林总则认为,水彩画拍卖遇冷的原因,与它的市场认可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画、油画为何被拍企重视,就是因为它的市场认可度高。一件作品,无论你有多高多大的价值,最终要看市场认可与否。市场认可你,就能拍出高价;反之,则拍不出理想的价位。水彩画的拍卖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它的市场认可度不是很高,要火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总分析说。

  水彩画拍卖市场果真如此吗?记者就此走访了几位在四川从事水彩画收藏投资的专业人士。

  揭底:

  水彩画投资利润低

  成都水彩画收藏家朱利民不仅是一位国画、油画收藏家,同时也有近40年的水彩画收藏经历。

  “水彩画的知名度其实颇高,相比国画和油画,我们对水彩画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因为水彩画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占有主要地位,可以说,凡是每个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而且学习过水彩画。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彩画的知名度要比国画、油画的知名度高得多。但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大家都认为司空见惯的水彩画几乎被人认为是画家的一种随意写作,没有太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从而造成水彩画在拍卖市场上的‘败局’。这是一个拍卖误区。”朱利民说。

  “或许就是因为水彩画普遍,并不弥足珍贵的缘故,所以投资起来利润很低,这也是导致水彩画拍卖不受热捧的原因。2000年,在上海的一场书画拍卖会上,我曾经花了2万元买了3幅水彩画。2004年,我将该画重新投放拍卖市场,结果只拍了2.5万元,与国画和油画相比,三者收益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从那以后,我就将水彩画封存了起来,我始终坚信,水彩画的未来一定会受到市场热捧的。”朱利民充满信心地说。

  另一名书画投资者刘浦也认为,水彩画不被拍卖市场重视的原因与市场的投资回报有关。

  “所谓‘水涨船高’就是这个道理。当大家都去追捧水彩画时,其价格一定会被抬高。正如国画、油画,几乎每场大型拍卖会都有创纪录者。”刘浦说。

  未来:

  水彩画拍卖想唱主角

  尽管水彩画拍卖目前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但业界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水彩画一定能在书画拍卖市场唱主角,因为目前已经有拍卖公司开始主推水彩画拍卖了。

  上海崇源将于13日推出的水彩画拍卖专场就是一个例证,也许,这场拍卖将会从此改变水彩画的命运。据拍卖方介绍,此场专拍中,“中国名家水彩画”专场共推出60位画家的80件水彩画拍品除了推出吴作人、萧淑芳、李咏森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外,还征集到了王师子的水彩组画和潘思同的《帆影》、《日晖港》等水彩精品。

  其中,王师子《水彩组画》估价4万-6万元;金梅生《水彩画稿》估价1.5万-2.5万元;李咏森《花卉》估价2.5万-3万元、《收割》估价2.5万-3万元;潘思同《日晖港》、《坎门岛》估价2万-3万元;陈秋草1956年作《芦茨乡的晴秋》估价4万-5万元;陶冷月1931年作《风景》估价8万-10万元;谢之光1959年作《红领巾与伏老》估价6万-8万元;李超士1962年作《花卉静物》估价3万-4万元;吴冠中1956年作《扫雪图》估价25万-30万元;徐芒耀1989年作《老农与羊》估价10万-15万元;程及2003年作《日出》估价40万-50万元;瞿谷量1960年代作《白沙桥》、《桐庐朝雾》估价3万-4万元。

  业界认为,如此大规模地推出中国水彩画精品拍卖,在国内的艺术品拍卖界还是首次,这可以使我们对于水彩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水彩画在拍卖市场唱主角的日子不再遥远。

  本报记者何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