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一只眼睛盯紧央行 另一只盯紧发改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4:2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评论员

  上半年经济运行统计数据在7月中旬公布后,宏观调控就山雨欲来风满楼。7月21日,央行第二次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并从8月15日起执行。发改委也先后发布了三项行业调控政策,与此同时,针对土地和房地产方面的政策也由多个部委相继推出。尽管宏观调控已呈紧锣密鼓之势,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此轮调控的力度和方式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特别是货币政策究竟是否应该充当调控主角,是否应该通过汇率来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各方更是莫衷一是。我们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此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仍然难以担当主角,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会成为当局的选择,而受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制约,央行的加息幅度可能也不会太大,未来货币政策仍然难以摆脱在狭小空间寻找平衡的惯性做法,行政手段在调控中仍然会充当重要的角色。

  在外贸顺差频创新高后,市场一致呼吁加大

人民币升值幅度,但从上周央行的行动看,这种可能性相当小。上周二,央行重新启用数量招标方式发行100亿票据。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任由利率上行,但到利差跌破3%之时果断出手,其中的含义耐人寻味。同时,对于市场热炒的人民币年升值5%无害论,央行以罕有的高调予以否定。这两大事件已经向市场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即人民币不会按照部分人预期的那样快速升值。去年7月汇改以来,不计一次性调整的话,人民币升幅还不到2%,因此,即便短期内升值有加快的迹象,也不会超出现有的中美利率差值。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之后,外界对人民币的走向议论持续了好几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通过两大途径稳定市场预期。一方面,央行官员通过媒体宣传利率平价理论,向外界阐明了当局把握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思路;另一方面,与多家商业银行开展一年期美元人民币掉期,并将汇率锁定在7.85,为人民币升值幅度奠定基调。这两大举措都是为了消除对人民币升值的过高预期、进而达到驱逐热钱的目的而释放出的清晰信号。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央行的信号仍然值得重视。

  在GDP增速创新高,顺差也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提高人民币汇率有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经济失衡,并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便为提高利率让出空间,进而有效压抑内需。但问题是,要达到这一目的,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可能会高到整个经济难以承受的程度,同时还可能导致热钱大量涌入,这些热钱一旦赌升值成功后必将选择出逃,在如此情况下,金融市场难以避免巨大风险。我们认为,对升值利弊的反复权衡是央行选择按“既定方针”行事的主要依据,在目前美元利率保持相对高位、投资高增长仍可通过利率以外手段予以控制以及外部压力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会轻易改变原有升值思路。当然,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升可能会稍快一些,但一般而言,随即就会出现回落,以不给投机者可乘之机,上周四和周五的走势就是明证。总而言之,中期基本可预测、短期屡有出其不意波动,仍会是人民币走势的基本特征。

  除了汇率之外,目前加息的呼声也非常高。其实,利息工具面临着汇率工具同样的困境。加息幅度太小效果不佳,上半年的那次加息就是证明,但大幅加息同样面临着多方掣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排除央行再度作出次优选择,适当加息。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在此轮调控中面临着2004年同样的困境,在各方缺乏选择激进措施意愿的情况下,货币调控可能更多的依赖窗口指导。与此同时,行政性的行业调控措施仍将是控制经济过快增长的最终手段,特别是上周五公布的清理新开工项目的政策,是控制投资见效最快的政策。在现有经济格局和决策体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投资者观察

宏观调控,仍然要一只眼睛盯着央行,一只眼睛盯着发改委。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