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制度建设为中国经济释放潜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杨英杰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投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这说明调控中的投资仍在强劲反弹。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按照中国科学院根据资源绩效水平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排序看,我国位于第54位,也是倒数第6名。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最常
见的评量方式,但这两种指标忽略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未计入环境所受到 的伤害。如果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纳入到经济增长的计算之中,那么我国经济增长率是否还会如此之高,也将成为一个疑问。

  不可否认的是,投资拉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目前我国的高投资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正从原来的轻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重工业化需要有大规模的投资,投资加快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是投资旺盛的一个原因;还有,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产生了大量非国有的投资主体,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很高,这几年我国的高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是非国有企业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加之市场化改革之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不断攀升的储蓄最终大部分都会转化成投资。

  尽管如此,过度投资无疑会在不远的将来损害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有可能出现投资回报递减,即投资效率下降。目前已有数据表明我国投资效率过低。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如果这些投资不能收回,结果便是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因此投资效率过低的情况一旦长期持续,不仅会带来短期的金融风险,而且长远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经济增长取决于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的数量及质量,所谓硬件基础设施是指公路、机场、港口等;软件基础设施指的是制度如法律规章制度和金融体制等。无疑,仅靠投资与硬件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缺乏可持续性。

  世界银行于2005年底公布的“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以2000年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基础。结果发现,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本所占比率越低,无形资本所占比率越高。有形资本主要指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包含原油、天然气、矿藏之类的无法再生之资源,以及耕地、牧区、自然保护区等;无形资本则是整体财富扣除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之后所剩下的部分,组成要素包括人口的知识技能、特殊专长、社会互信程度以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制度。

  就我国情形而言,与美国和德国相比较,美国的人均总财富是我国的54倍,德国是我国的53倍。其中,在人均自然资源财产方面,美国是我国的6倍,德国仅是我国的2倍;至于人造财产方面,美国是我国的27倍,德国是我国的23倍。但在无形资本方面,美国是我国的99倍,德国是我国的100倍。这说明,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差在无形资本上。由世界银行报告发现,一个国家无形资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法治程度与教育水平。在中低等收入国家中,其无形资本平均有36%取决于教育水平,57%取决于法治程度。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同该国的法治程度及教育水平成正比。根据统计,如果国家居民多受一年教育,国家的人均财富将增加838美元,法治指数提高一个数字,人均财富将增加100美元。

  即使与印度相比,中国亦存在不小差距。就硬件基础设施而言,中国很明显走在印度前面。据摩根斯坦利的估计,中国的

高速公路网大概是印度的7倍。但就软件基础设施而言,印度则在某些关键方面领先中国,比如产权保障、私有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公司治理等。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中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更够胜任国际公司工作的比例大约是1/10,而印度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达到1/5以上,因此,印度培养的高等教育者的可用性至少是中国的两倍左右。再比如说
股票
市场,当前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是印度GDP的80%,而中国的流通股市值不到GDP的10%,也就是说,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的程度是中国的8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通过民间的和证券市场的金融证券化,使得其配置和调动资源、利用现有资产和财富发展经济的能力都要高于中国。

  总而言之,影响目前中国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障碍,不在于硬件基础设施之不足,而在于软件基础设施即制度建设之匮乏。若想支持

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目前所必需的发展势头,必须在契约执行架构、信息提供架构、权力制衡架构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为市场交易提供更为可靠的法治架构和信息架构。这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