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人事变动接二连三“上市行长”炙手可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02:4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钟恬

  从上周开始,建行(0939.HK)、交行(3328.HK)及中信集团上演了连串的人事变动,先是建行行长常振明辞职,继而交行行长张建国也以“个人原因”辞任,后来证实常振明将执中信集团“帅印”、张建国已被董事会临时会议委任为建行副董事长兼行长,尚待中国银监会和建行股东大会批准。

  由此,交行的新行长人选则成了一个悬念。外界猜测,交行已定于本月22日公布中期业绩,届时估计将由新行长“主持大局”,新行长似乎呼之欲出。但是到了8月4日下午———这一外界热传交行董事会正式任命新行长的日子,证券时报记者向交行咨询时,有关人士称其还未接获通知。

  投行纷纷唱多

  “换帅”消息传出后,两家银行的股价曾一度下跌,但近日已经走稳。

  “银行股受到沽压,表面原因是市场对行长的调换有所反应,但是内因应该是对宏调的忧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宏调措施力度加大,受到打击的行业将是全面的,包括原材料、地产和银行等等。

  一些业界人士对突发的连环人事变动颇有微词,认为建行、交行两行已经成为上市的公众企业,且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仍沿用旧有的人事任命的做法,这令市场颇为震惊和失望。不过,几家大投行及多数

证券界人士均认为“高层变动在内地是常事”,因此评价趋于正面。

  美林证券表示,常振明辞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负面影响在于:常振明具丰富银行业务经验,且执行能力强劲,在其他内地银行加快改革、提升竞争水平时,其辞任将对建行带来负面情绪,间接削弱了高级管理层的力量。不过美林认为,常的辞任是由政府指派,有别于近期内地个别银行管理层辞任是由于丑闻所致。

  野村证券指出,建行于去年10月才完成上市,因此对常振明离职感到意外。不过,由于常在加入建行前曾在中信集团任职多年,在中信旗下多家金融机构累积的丰富经验,加上协助建行上市的经验,他于此时重返中信协助集团重组最适合不过。

  富泰证券联席董事黄德几认为,这次高层人士变动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对建行影响不大,而且其董事长郭树清近日表示建行计划在内地发行A股,预计此消息会对H股带来心理上的支持。

  连环人事变动背后

  业界猜测,管理层拉开对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新一轮“调兵遣将”大幕,这是在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进入纵深阶段铺路。“在交行、建行等第一批国内银行成功在港上市后,第二批国内银行如工行、中信银行等上市在即,这些积累了国内银行境外上市实战经验的银行高管们有更需要他们发挥长处的地方。”一位专家这样点评。

  常振明在2004年7月23日出任建行行长之前,曾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嘉华常务副董事长、中信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等职。在建行行长任上,常振明带领建行管理团队圆满完成了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公开发行上市等阶段性目标,有“上市能人”之称。业界评价,常振明熟知证券、商业银行和保险等金融行业,且熟悉香港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的监管要求。由于中信集团的旗舰子公司中信银行已公布了年内赴香港上市的计划,因此此次将常振明招回中信,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推进中信银行公开上市。

  张建国跟常振明一样,都是在2004年担任中国大型银行行长之职,张建国也在交行的股改与上市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带领交行进行稳步积极的一系列改革,剥离

不良资产、获得政府注资、进行财务重组,一系列繁杂工作进行得紧张而有成效。时至今日,交行股价已经较招股价上涨超过了70%。

  有人士透露,张建国在任职交行期间得到过招商银行的青睐,招行的一位高层甚至每周都会盯着他。不过,招行最终还是与张建国失之交臂。张建国加盟交行任交行行长前,曾在工行国际业务部担任总经理,参与过向工银亚洲注入工行香港分行等重大并购事项。

  凯基证券董事邝民彬虽然对两家银行高管的变化用“突然”一词来形容,不过他相信这是“在金融业年底全面对外开放之前,决策层对大型金融机构人事进行的积极调整,意图是让最得力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这样听来,两位“上市行长”炙手可热、被委以新任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