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外资并购看所失更要看所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3:1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邹方斌罗润龙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对外资并购的忧虑是越来越强烈了,狼来了的呼声此起彼伏。近来,凯雷并购徐工案闹得沸沸扬扬,成了争议的一个鲜活标本。而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到访的公关意图也极明确,他认为徐工无关中国的经济安全,如果中国对外资开始设限,投资者就会转移目标。勿庸置疑,雷文凯的看法代表了美方企业的利益,但问题
不在于外资在并购中有没有得到利益,而在于从经济整体来看,中国有没有从外资并购当中获益。

  借口经济安全,圈定所谓战略性行业,对外资并购加强限制,无非是不要让外资垄断中国的市场,不让他们利用中国的丰富劳动力资源。要知道,国际经贸投资与合作,讲究的是双赢,不想让人家多赚钱,自己得到的利益也必然减少。中国的引资优势决定了我们以出让市场的方式,来换取更多的资金与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到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时候。

  换句话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要按比较优势的原则来进行产业的选择。

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的研究表明,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企业部门具有成本优势与
竞争力
,一方面资金积累,要素禀赋的提升速度会更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进行产业的升级。只有我国的要素禀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才越来越需要利用自己的发明来取得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保持技术的引进、消化、改良能力,从而最终达到
自主研发
与创新。这也是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假如外资并购的行业是外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就算是中国企业被外资并购,其经营必举步维艰,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卷土重来,相反是外资有可能折戟沉沙,败走麦城。中国企业乐得从中学习,为将来的跨国经营吸取经验与教训。假如外资并购的行业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放弃也并没有什么可惜的。想通过政府扶持,补贴,给出种种优惠,甚至限制外资进入的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各国的经验表明,违背比较优势的进口替代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起飞的目标背道而驰。

  究其实质,外资威胁论是一种翻版的赶超经济思想,试图不顾及本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发展资金密集与高技术产业。问题是,研发与创新都要有大量的资金积累作支持,我国是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中资本的总量是一定的,假如重走老路,只能通过政府扶持的方式,把本来可以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资金用来发展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只能使有竞争力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更为滞后。

  因此,应该从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来看待外资并购的问题,除非关系到国防安全以及其他少数比较关键的行业,对外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外,对待外资并购,大可不必恐慌。只要遵循公正透明,机会平等的原则,在向外资开放的同时,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外资与内资企业可以共存共赢,而不是一方之所得,必为另一方之所失的零和博弈。政府专注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与法治建设,远比疲于奔命地保护不具备自生能力的企业更有意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