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出口结构改善外资唱主角 资源短缺将成逆差来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薛黎

  国家发改委7月底发布了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情况,基本判断是商品出口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升,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但这是否真正体现了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质的飞跃,外贸专家对此多有保留,并指出这主要是外资企业在发挥作用。

  外资主导外贸结构转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0.5%,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56.9%,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2%,占外贸出口的比重为28.8%。同期,纺织、家电、玩具、鞋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增速呈现回落趋势,钢坯、未锻轧铝、焦炭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35.6%、20%和10.7%。

  数据上看,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确实有所改善。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指出:“事实上,外资已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主导了中国的贸易结构。”

  赵玉敏认为,没有外资企业的出口,中国出口结构在短短10年中迅速向高技术产品的转移是不可能的。据她介绍,目前外资在中国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约占1/3强,而在资源密集型、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中的出口比重超过了50%,尤其在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占据80%的高份额。

  结构升级还需更多努力

  “要彻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还需更多努力和时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上海

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我国依然没有改变“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在全球产业链上仍处于最底端,即使是引以为傲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大多为低端加工,缺乏核心技术和自己的品牌,难以产生产品附加值。

  不能改变加工贸易的现状,国内产业还要继续付出耗能、耗资源的代价。赵玉敏指出,在出口壁垒较少、较具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公司往往只在中国安排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加工部分。据赵玉敏介绍,目前我国外贸在进口方面,除初级产品外,外资在5类制成品进口中所占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最多的是高技术产品,提高最少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0年前外资进口占总进口比重最大的前10位的产品中占据显要位置的是鞋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今它们都已退出此行列,让位于通讯设备、

半导体和精密仪器。

  资源短缺将成逆差来源

  对于未来贸易的预测,赵玉敏指出,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将成为我国未来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她称,目前我国可供出口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足,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初级原料, 而这将成为未来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此外,赵玉敏指出,以资源密集型、中高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外资企业实现贸易顺差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内资企业创造贸易盈余的能力相对下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贸易顺差很可能主要源于外资企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