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行应立足于提升公司无形资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3:5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访兴业证券副总裁王晋勇 证券时报记者 林 风 在本报年初举办的“2005中国优秀投行团队”评比活动中,兴业投行当选为“优秀中小企业投行团队”,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兴业有什么秘诀?未来投行业务的发展重心和规划如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兴业证券分管投行的副总裁王晋勇先生。 投行应立足于增加无形资产 记者:兴业证券当选“优秀中小企业投行团队”,您觉得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王晋勇: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比较刻苦吧,平时做了些事情,自然就会有一些收获。同时,我们有一只服务意识特别强、人员素质高,合作意识强的投行团队。 这几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寻找优质的企业,考虑到本身的规模,因此中小企业成为我们投行工作的重心,通过实际的接触来看,我们觉得和同等规模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经营更加灵活,由于负担也轻,所以业绩也会好些。最深刻的体会是必须从市场的眼光去选好企业,选有竞争力的企业。 但民营企业的弱点在于不够规范,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服务重点主要包括:一、肯于花时间提早帮助他们规范。帮不了人家做生意,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而这需要一个长期沟通和投入的过程。二、从目前情况看,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证券市场的要求,有时大股东可能会更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以投行后续保荐职责也非常大,必须花很多精力,经常和他们“斗争”,但这也是出于关心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符合证券市场要求的目的,“斗争”结束后,他们也会表示理解。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投行业竞争格局?对保荐代表人数量、公司资本实力较弱的投行如何发展,您个人的看法是什么? 王晋勇:我个人认为,除了承接大项目的投行,如中金等,其余基本都属于第二梯队,竞争异常激烈。当然,还有一些投行保荐代表人很少,业务基础薄弱,不能构成真正的竞争实力。但第二梯队也有比较大的差距,兴业投行这些年业务基本稳定在前10位左右。从目前各投行的发展势头看,我个人认为第二梯队将会在这几年出现大的分化,发展快的可能就上去了,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只能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第二梯队中实力较弱的投行如何生存发展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中小型券商的投行不应该是为整个公司提供主要利润的部门,应该立足于通过服务尽可能多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树立服务品牌,从而使得公司的经纪、自营等其他业务得到更大的拓展。 需要提及一点,目前内地实行的保荐制和香港的保荐制有很大的区别。在香港,保荐和承销是分开的。香港的很多保荐机构本身并不做承销,只要客户愿意接受保荐服务,机构就可以只做保荐,收取保荐费用。如果国内也能尝试这种做法,那么对很多没有资金优势、保荐代表人数量不多的投行来讲,应该是一条出路。当然,这需要监管当局、业内人士的共同探讨和广泛论证。 记者: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兴业投行将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是什么? 王晋勇:我们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大。举个例子来说,由于国信、广发等投行的服务对象主要也是中小企业,所以经常和他们“撞车”。但由于受公司净资本规模的制约,我们的投行业务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苦练内功,提高投行人员素质,争取每个投行人员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二、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公司一直在努力推进这个工作;三、扩充保荐代表人数量。我们希望将保荐代表人的数量扩充到20人以上。四、提高并购等非承销业务在投行业务中的比例。 市场化并购提升投行价值 记者:从各投行业务构成看,融资项目占了很大的比重,并购等财务顾问项目的业务量很少,您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兴业在这方面的业务进展如何? 王晋勇:以前并购业务基本是地方政府主导,客户并不认同投行在其中的作用,所以付费很低,并购业务的单项收费一般在二、三十万。很自然,大家都争着做收费高的融资项目;但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并购更多的体现为市场行为。对买卖双方来讲,公司的并购价值会逐步体现出来,投行的作用也会在该过程中被体现和认可。 对兴业投行来说,并购将成为我们未来业务的增长点,因为这是克服净资本制约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们并购业务的单项合同金额已经可以达到四、五百万。 记者:兴业投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晋勇:相对业内,兴业在中小企业融资项目上做的还不错,但我们对自己的业绩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总量比较,我们做的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 对于未来,兴业投行将不仅立足于比较擅长的中小企业服务项目,还希望把投行中介服务作大,在扩大服务面和提高服务深度上下工夫。比如有些企业有在境外上市的需求,我们也愿意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目前兴业已经和一些境外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另外,我们也在努力为大企业提供服务,兴业投行的客户中也有象邯钢、新钢钒等这样的大型企业。我们会从做大企业的小业务开始,努力赢得大企业的认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