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朱木兰是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6:06 中国证券报

  赵志疆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华大地流传10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最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某位专门研究楚文化的专家却语出惊人:花木兰其实不姓花,而是姓朱,出生于今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大城潭村。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最初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辞》,在这首民歌里,木兰有名而无姓。明末杂剧作家徐渭(字文长)在自己创作的杂剧《雌木兰代父从军》中,第一次给木兰加上了“花”姓。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花木兰”这个名字也早已为公众所接受,成为巾帼英雄形象的一个代表。至于《木兰辞》里面的“木兰”到底姓什么,实际上早已无法考证,而且也没有考证的必要。

  文学艺术不同于历史典籍,人物是需要艺术加工的,然而就在普通大众还沉浸于虚构的艺术形象本身的时候,专家学者却已经穿透了文学,径直扑向历史,硬是要从这艺术形象中寻找出历史的厚重。当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沉湎于类似的“考究癖”的时候,不免令人反思,但并不是反思大众是如何的孤陋寡闻,而是去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学术氛围?

  孙悟空被考究出了“兄弟合葬神墓”,贾宝玉被推算出了具体的生辰八字,甚至就连遗臭万年的西门庆如今也正在被争抢得不亦乐乎……从这些虚幻的人物里面到底能考究出多少真实的史实,人们不得而知;但是能考究出多少眼球经济所带来的真金白银,却似乎不难预料。为了挖掘有限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地方都将与本地略有瓜葛的历史人物统统翻出故纸堆,稍加包装就打着文化的旗号匆匆将他们推上“振兴地区经济”的前台。经过这么一番令人瞠目的考究,文化不见得因此而增加多少,对经济利益的极度渴求倒真是使人叹为观止。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你就大饱口福吧,又何必去问那鸡蛋是哪个母鸡下出来的呢?但是现在吃完了鸡蛋热衷于考究母鸡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当然,他们并不是想要对母鸡表示感谢,而是想把母鸡抱回家给自己下更多的鸡蛋。希望花木兰改名朱木兰之后,不会在武汉看到所谓的“木兰公园”,这样的荒唐闹剧我们实在是看得有点厌烦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