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业绩下滑对大盘形成压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4:0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西南证券张刚

  进入8月份,占总数86%的上市公司将会在一个月时间内集中披露半年报。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下滑及分配状况不乐观的预期,使得大盘面临不小的压力。

  半年报呈业绩下滑之势

  2004第一季度、半年报、前三季度、年报的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同比增幅分别为38%、40%、31%、14%。而200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降至1%,半年报则出现了同比下降,幅度为2%,前三季度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至9%,全年业绩由于中国石化巨额财政补贴一次性计入利润的影响,同比下降幅度为10%。然而,到了2006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的同比下滑幅度则扩大至21%。以此推设,2006年半年报业绩同比下滑趋势已定。

  

宏观调控后原材料类行业形成供大于求的格局,而
能源
价格的上调,更使得诸多行业的效益下降,偏紧的货币政策则更抑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的前二十家创利大户中,占六成的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增幅放缓或同比下降,仅有3家公司预计半年报业绩大增。电力类公司对整体业绩的贡献度较小,主要石化类公司因私有化退市更使得盈利巨头的实力大为减弱。而亏损大户中16家公司确立了半年报继续亏损的趋势,2006年第一季度的亏损额超过2005年年报亏损额30%以上的有多达10家公司,而且额度会继续增加。已经发布业绩预测的公司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十分微弱。这样,若不考虑中国银行等今年新上市公司的影响,2006年半年报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可能加大同比下滑幅度。

  半年报分配状况不乐观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以蓝筹股为主要市场热点的业绩浪只有在年报披露期间才可能会形成。2003年以大盘蓝筹股为主导的上涨行情启动是在年初,当时运行至4月中旬即年报的尾声阶段便宣告结束。2004年的年报行情则提前至2003年11月中旬启动至2004年4月初结束。2005年的年报行情稍纵即逝则跟宏观调控的影响在2004年年报中显露有很大关系。

  从历史上看,抑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不容忽视。1993年中央发布加强宏观调控的十六项措施,股市自同年5月开始步入熊市,直至1996年2月份逐步走好。2004年4月份开始宏观调控也让投资者心有余悸,以致2005年的6月份跌破千点。而2006年4月份再度采取紧缩政策进行调控,笔者认为大盘的中长期走势不容乐观。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半年报的行情总要弱于年报呢?究其原因是和分配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几年的年报中,上市公司实施分配的比例占到当时上市公司总数的50%左右,而除了2001年半年报以外,其余年份的半年报分配比例都未超过4%。

  总之,今年的半年报行情受到预期业绩下滑和分配比例低的双重压制,市场走势难以令人乐观。不过,上市公司半年报中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进出情况,以及公司对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仍是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预计个股行情还会比较活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