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国标呼之欲出 乳业迎来无抗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3: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讯“当前原料乳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解决乳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在2006年7月28日刚刚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孙咸泽如是强调。

  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与会专家透露,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新国标将规定把“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列为强制性必备检测项目,保留了GB/T4789-27标准规定的TTC检测法,还增加了“按照国际通用的双流向酶联免疫吸附快速测定法”作为国标检测法。由此,中国乳业将迎来“无抗”时代。

  众所周知,乳品企业要想做到“无抗”生产,势必要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仅要添置价格不菲的相关检测设备,还要长期购买试剂盒等检测耗材;不仅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还要帮助奶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不仅要倒掉含有抗生素残留的白花花的“药奶”,还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收购奶站或奶农提供的抗残合格的原料奶。这一切无疑都将大幅增加企业生产运营的综合成本,在牛奶价格战此起彼伏的背景下,要做到“无抗”的确需要实力、勇气和责任感。

  实际上,早在2001年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出台之前,我国已有个别大型乳品企业开始对原料奶提出“无抗”要求。2002年4月,乳业龙头之一的光明乳业(600597)率先在业内高举“无抗”大旗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后三元立即响应,“无抗”风暴也迅速波及全国,不少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跟进。但基于当时奶源建设、检测成本、管理水平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当年7月底“无抗奶”就被有关方面叫停,此后不少跟进企业似乎就此“偃旗息鼓”,惟有光明等少数企业表示坚持“将无抗进行到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无抗”给企业带来的综合长期效益却更为丰盛。随着人们安全消费意识的增强,“无抗奶”的市场需求必然前景广阔,谁能提供质量优良的“无抗奶”,谁就能强占竞争制高点,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带来更多收益。与此同时,“无抗奶”生产厂商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也将得到相应提升,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家指出,“无抗”是我国乳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国标的出台,“无抗”管理水平将成为我国1500家左右乳品企业后台竞争的最低门槛。这必将促使企业加速提升“无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适应新国标的必然将由“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审判”,要么黯然退出市场,要么被当地或全国性的优势企业收购,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也催生一批“大而强”的区域性龙头,或者进一步提升了全国性龙头企业的整体

竞争力。被收购的企业也将获得更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支持,由此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推进中国乳业实现健康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