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重组新筹码:广发行交出半年答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8: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报道 贾玉宝、卢园园

  对于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行长张光华来说,在一波三折的广发行股权转让最终实施之际,向外界展示2006年上半年可人的经营业绩,确实可以让他略微轻松一下。

  在2006年7月底召开的广发行上半年工作会议上,张光华在他的行长工作报告中披露了这样一组财务数据:广发行2006年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16.8亿元,同比增加11.48亿元,同比增长200%。

  “这一数据可以让广发行略感欣慰。”广州某银行人士称。但广发行对贷款业务和不良拨备情况暂未披露。

  猛推中间业务

  张光华的这份行长工作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底,广发行资产总额达到3870多亿元,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16.8亿元,同比增加11.48亿元,同比增长200%。

  这意味着广发行上半年的“两个确保”(确保改革重组工作的稳步推进,确保流动性安全和业务稳定发展)战略如期完成。

  广发行相关负责人称,上半年的业绩大增要归于广发行的业务转型。该负责人所指的业务转型即发展资本占用较少的中间业务。“无论是个人负债业务、

信用卡业务、公司负债业务还是同业存款业务,广发行都加大了创新力度,积极推动转型。”

  这几乎是近年所有中资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通例。

  首先,按照广发行一直宣讲的营销文化,广发行在业务转型中注意营销模式创新,如储蓄与

理财通卡、个人理财和贵宾服务联动营销等。截至6月末,该行理财通卡内存款总额较2005年末增加40多亿元,同时新增各类理财客户近5万户,推动了储蓄存款的增长。上半年,广发理财通卡、“薪加薪”、代销基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约5000万元。

  其次,在个人业务中,广发信用卡一路走强。前述广发行相关负责人称,该行的信用卡业务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信用卡业务盈利的银行。信用卡业务上半年实现经营效益近8000万元,同比增加3000多万元。

  再则,广发行结售汇收益水平得到提高,截至2006年6月底,结售汇总量达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实现汇兑收益1.15亿元,同比增长57%。

  张光华的行长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广发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27亿元,增幅达40%。

  不过,对于广发行的业绩大增,也同样存有非议。广州一金融人士称,“上半年业绩增长无一例外的原因是,广发行特别注重业务营销竞赛,但这毕竟不是银行经营的常态。”

  贷款利润贡献未定

  如以广发行此次16.8亿元税前利润额计算,其中仅中间业务和票据业务两项就占了13.62亿元,这意味着贷款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极低。

  “16.8亿元仅仅是税前利润,还不知道包不包括拨备。通常的财务口径是不包括不良拨备在内的。”前述广州金融分析人士称。

  自2004年广发行股权转让事件以来,总额达600余亿元的不良贷款包袱一直是广发行的隐忧。

  而按照广发行与竞标团达成的协议,2004年12月底以前的不良贷款由广发行承担,2005年新增的不良贷款由新的购买方承担,但随着2006年上半年股权转让的搁浅,这一协议是否会更改,即延至2006年下半年股改定标后新增的不良贷款由新的收购方承担,尚未可知。

  如果是这样,贷款业务的现状可能会成为广发行的即时考虑,自然,2006年上半年,贷款业务缓慢发展也在情理之中。这就不难解释类属于贷款序列的票据业务为何能成为广发行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了。在2006年上半年的利润结构中,有一半利润来自票据业务。

  广发行行长工作报告显示,通过加强总分支行票据业务的整体联动,实现了规模经营效益。截至2006年6月底,全行累计贴现转贴现1600多亿元,利息收入达16亿多元;实现账面利差8.35亿元,同比增长90%。

  不仅如此,广发行还同期大力发展了公司负债业务。广发行通过开展“激情跨越,公司负债业务营销竞赛活动”,细分市场、加强重点客户营销,并推出了“综合理财账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