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政策性重估券商价值 不良证券公司有望得到喘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14:2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北京报道

  面临着关停大限的券商们有望得到暂时的喘息。证监会机构部一位官员上周告诉本报,未来那些不良证券公司将以托管为主,而尽量少采用关闭的方式。

  三周前,当东方证券公布证券行业今年上半年的第一份财报时,5.51亿元的高额利润令市场为之兴奋,这超过了该公司前五个年度的利润总和。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截至7月23日,已公布半年报的46家券商均已实现盈利,盈利总额达85.14亿元。

  这几乎是一个“报复性”的上涨。

  而随着他们经营状况的好转,不仅得到喘息时间,而且其价值正在被重估,社会资金也对这一行业重新燃起兴趣。

  风险处置将减少

  7月27日,证监会发出通知,对泰阳证券、世纪证券实施业务限制,对巨田证券进一步实施限制。

  证监会对券商治理还在进行,但节奏以及方式却在发生微妙变化。

  来自证监会机构部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随着证券行业的业绩转好,证监会也借此适时提出鼓励证券公司上市和进行行业间的并购,期望券商抓住扩张的合适时机。

  同时,对于经营不善,违法违规并不严重的证券公司将给予一定时间和空间以完成增资扩股或引入新股东,但对于违法违轨严重的公司将不会因此放松监管,严格按照现有政策规章来执行。

  “虽然券商整改10月底到期,但据此判断,实际的一个结果就是,面临关闭托管的证券公司将比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随着行业转好,获得增资参股的机会也将因此而大为增加。”一创新类券商高层说。

  对于众多的证券公司来说,现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时机。

  国元证券总裁蔡咏向本报指出,虽然上半年券商盈利模式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但在证券市场制度变革以及行业内部综合治理的推动下,券商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因此得以提升,相应的政策也已经或将陆续出台。

  “此轮的业绩增长已明显表现出不同于前一轮的成长特征。”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在其一份报告中表明自己的观点。

  梁静认为,集合

理财产品开发、权证创设、资产证券化、乃至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已开始实质性启动,这些创新业务虽然未能改变传统盈利模式,但已开始飞速发展、并成为创新类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6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达到250亿元,收入将达到23亿元;火热的权证交易也给券商带来了约35 亿元的丰厚收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兼并收购。根据美林证券的预测,未来5年我国并购规模将由400亿美元增长到12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券商靠天吃饭的局面也将发生实质性改观。”梁静说。

  局面改善背后蕴含的就是机会。

  全面盈利

  目前,46家券商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报显示,券商今年上半年共盈利85.14亿元,平均每家券商盈利1.81亿元。

  此前,由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2001、2002年开始券商业绩下滑,行业利润由2000年的135.9亿元跌至2004年的-149.9亿元。2005年依然处于行业全面亏损状态,去年同期49家券商共亏损14.79亿元,每家亏损3018万元。

  去年,

南方证券、德恒证券、华夏证券等30家左右的券商被列入托管、关闭的行列。

  “毫无疑问,今年是1997 年以来证券行业的又一个盈利高峰。”梁静指出。

  “这主要的还是归功于股市的走强,导致的证券行业业绩爆发性增长。”蔡咏说。

  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由1161 点上升到1672 点,升幅高达44%,由此直接推动了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国泰君安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基于对市场长期向好趋势已确立的基本判断,下半年证券公司的经纪和自营业务仍可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速难以达到上半年的水平;下半年新股发行将快速推进,这也将使得承销收入成为行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由于大盘股发行速度超出预期,我们判断,下半年新股发行将维持在800-1000亿元的水平,券商将由此获得25-30亿元的股票承销收入;再加上企业债的发行,全年承销收入有望达到30-40亿。”

  该报告预测指出,2006年全年全行业可实现营业收入350-400亿元。

  以此为基数,参照2000年30%的净利润率计算,全行业2006 年净利润达到105亿元至120亿元左右,仅次于2000年135.9亿元的高点。

  估值之变

  券商业绩的好转另一个效应是带来了其价值的重估。

  “现在券商间的收购成本随着证券市场的回暖而水涨船高。”南京证券的一位中层向本报表示。

  去年,南京证券有意收购一家地方性小券商,并一直在寻找目标并进行谈判,但从去年到今年年初,目标公司的出让价格一涨再涨,最后南京证券不得不搁置收购计划。

  “随着市场转好,券商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中投证券分析师刘文超也说。

  “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行业的盈利模式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经纪业务中的佣金收入,以及自营业务均是基于市场转牛所带来的现实收益,未来能否稳定依然值得怀疑。”一位创新类券商的副总裁有些担心。

  争论一直存在

  今年3月29日以来,中信证券股价从6.99元一路飙升,一度高达18.4元,进入7月则一直在16元左右徘徊。相对于其2005年0.16元的每股收益,其对应的PE值高达100倍。

  因此,许多行业人士认为其股价被严重高估。

  但即便中信证券股价徘徊在16元上下,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向其公司客户依然给出了“增持”的投资建议。

  他的判断来自于中信在传统业务以及创新业务的表现已超出预期,以此提升该公司06-08年的业绩至0.32 元、0.44元和0.57元,对应的PE 分别为50倍、36倍和28倍。

  很显然,在大规模并购以及资本扩张完成后,中信证券强大的资源网络和业务领先优势,以及强大的集团背景也使得其在国际化和混业化经营中拥有先发优势。

  这事实上也带动了对券商整个行业的重新估值。

  此外,随着行业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券商自我扩张的需求,证券公司形成了新一轮的参股、增资热潮,并形成了“参股券商”概念股。

  安永

审计及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吴国强认为:“在经历了银行上市之后,证券公司的上市将成为下一阶段金融领域企业上市的热点。”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7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