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浪财经三人行:家电连锁进入资本竞争时代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9:54 新浪财经
2006年7月28日,家电业著名专家陆刃波(右)与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左)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就国美并购永乐交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06年7月28日9:00-9:4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与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就国美并购永乐交流。 主持人 : 7月25日晚,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电器宣布和排名第三的中国永乐合并。这场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并购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关注。因为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于中国家电连锁业原来正处于五强竞争白热化的关键时刻,同时也正值国外的连锁企业在国内市场发力的时机。正是这些关键因素,赋予了国美和永乐合并的特殊意义。中国家电连锁格局未来将如何演变? 今天我们请来了知名专家陆刃波老师与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老师,两位家电业专家做客《新浪财经三人行》,和各位网友共同交流。 除了电脑参与,您还可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3g.sina.com.cn。 先请陆刃波先生和陈钢先生和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陆刃波 : 各位网友,早上好,很高兴参加《新浪财经三人行》国美和永乐合并的热点,我们和大家进行讨论。 陈钢 : 我跟陆老师同样的心情,愿意跟网友聊一聊大家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国美和永乐合并,在这里各抒己见,因为的确它对于中国家电连锁业有一个深远的影响。 合并改变了目前的行业恶性竞争 主持人 : 有人认为国美收购永乐后,包括门店、渠道、人员的重新整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经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看起来并不容易,但花旗此前从双方的市场占有布局分析,认为国美将受惠于此次收购。两位专家怎么看? 陆刃波 :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实际上是中国家电连锁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它要有世界上的家电连锁品牌要进行竞争、抗衡,大家知道,在中国家电连锁产业它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一个行业,到目前为止,它收购了五星,要与国外行业抗衡,就要强强联合,进行重组。 国美收购永乐,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抗衡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第二个就是改变了目前行业的恶性竞争的一个手段;第三个是合并以后,新的集团它已有能力从过来的国内市场竞争,走向中国的周边,东南亚,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也是抗衡国外企业的一个唯一手段,就是要做大。 陈钢 : 我跟陆老师的观点基本一致,这是国美的一个大手笔,从表面的现象看,是一种强强联合,它跟以往的弱肉强食,或者说是大鱼吃小鱼的状况不同,因为这两个企业目前都是处于良性循环的企业,而且是老大和老三之间的合并,国美大手笔是要有力打造中国家电连锁渠道商的超级航母,首先一个意义就是说应对纷纷而来的外资大鳄的抗衡力量,组建这样一个团队,来进行抗衡,是历史时期赋予它的。它的强强联合完成了这样一个集结。国外的连锁品牌也在走向国内市场,这是一个前期的准备。近些年,连连不断的兼并、合作,使家电连锁业提升了一个档次,也就是说,已经说明它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到寡头垄断的阶段,这就是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就是说这个历史时期,必然要产生这样的产物。 国美是花了相当的代价,但是我觉得这个代价值,用有限的资源整合了无限的资源。用了最短的时间,组建了超级航母的团队,意义就在这里。 主持人 : 比如说双方会有一些门店有重合,包括渠道整合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并购后续的成功的机率会有多大? 陆刃波 :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国美、永乐、大中,在全国一二级城市已经有了正面的冲突和竞争,主要还是在一二级市场,这是重点的区域,首先是门店冲突,还有物流的冲突,还有仓促的冲突,实际上它是重叠的,我们讲在一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是重要的区域,这些城市单店效率这几年在下降,我们还讲得悲观一点,部分门店还在亏损,这个本身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没有好处,对供应商也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作为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是这几点,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在自身的竞争里已经在削弱,国美与永乐实际上原来是很强劲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上海和北京,双方这次合并我认为是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门店的减少或者是提高单店的销售是有好处的。 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看到表面的现象就是门店的资源浪费,还有背后的一些,我讲过物流、仓促、资金流、信息流的资源浪费。现在我们都觉得国美很大,但是实际并不大,据国美的统计,也就是不到500个亿,永乐还更少,不到200个亿,加起来600、700亿的规模,收入两个店加起来不到100亿美元,家电连锁最重要的竞争核心就是规模,合并以后,刚刚陈老师也在讲,相对来说规模大了,一个200亿加上一个500亿,一共700亿,减少很多冲突的资源,特别是在门店上。门店资源的浪费是效益低下,这次的合并可以减少我们讲的这么多弊病,有更大的吸引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提高更好的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价格,特别是在产品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先进,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服务并不是价格,要提供好的服务,好的服务我们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安装、配送、售后、维修,实际上当然价格很重要,但是价格不是唯一的手段。合并以后,会减少浪费,对上游制造力的服务会提升,对消费者的服务也会提升,不会停留在价格的问题上,是在一系列的服务之上,实际上产品功能的复杂和先进,消费者从中会得到更好的服务。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好这两个服务的话,成功是必然的。 陈钢 : 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陆老师阐述了正的一面。对于刚才他的观点我是同意的,首先说,我国的家电电器制造业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发展,经过了多的年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现在的规模,作为世界的家电生产大国。另外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还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阶段,三十年还没有达到这样。 我们的渠道商的发展,仅仅是十几年,它这种膨胀的速度、爆发式的发展,使它现在已经凌驾于制造商之上,通过这几次兼并、收购,刚才定义了,它提前进入到了寡头垄断阶段,这样来说,销售商和制造商之间形成了一个反差,一个是提前进入,一个是尚未进入,这样来说,他们对于市场状态的话语权就不对等,这样不对等,渠道商提前进入到寡头垄断阶段未必是一件好事,制造商对此有所担忧。这是我对这件事的观点。 我想制造商为此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对于渠道商来讲,目前是处于弱势的状态,弱势跟强势之间本身地位就是不对等的,这次的担心也就拉大了。 陆刃波 : 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我也不否定陈老师讲的话,我前面讲过了,正因为门店太多,效率低下,所以才要加大压力。刚才陈老师讲的,制造业跟流通业,实际上是不平衡的,但是我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行为的规范,我认为制造业和流通业最终会创造一个双赢,最终是要把市场做好,把消费者服务好,不管是流通还是制造,都是要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认为最终都会产生一个双赢,如果流通企业没有供应商的支持,流通企业也做不好的,价格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未来的事情我认为还是要共赢,而不是谁去挤压谁,对这个行业是没有好处的。 家电涨价的担心是多余的 主持人 : 刚才陈老师讲的这个问题,就是供应商和渠道商之间的矛盾。现在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渠道商的垄断不仅仅是影响了供应商,而且还会影响到消费者,据此认为,家电的价格有可能会上升,两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陆刃波 : 实际上价格是靠供求关系来决定的,既不是制造企业,也不是流通企业,我举几个例子,是大家很敏感很了解的,我们讲一个月以前,我们的空调企业都在涨价,但是据我现在了解,以及媒体的报道,一个礼拜以前,空调制造企业联合了流通企业苏宁在做空调降价,一个月以前,所有的空调企业都提出来要涨价,并且已经有了涨价的表面现象,但是一个月以后,提出了降价,这个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市场决定的,是消费者决定的,而不是某个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来决定它的。在现阶段,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影响,因为垄断以后,价格控制权,表面来看是流通企业更强势一些,但是我认为不是的,目前在一二级城市里面,家电连锁企业的销售份额很大,都在50%-70%的比例,根据产品的不同有所不同。但是消费者不是没有放弃选择,在家电行业以及家电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成长性比较好的行业,我们现在的百货市场也在加强对家电产品的销售,对中高档产品的销售的面积也在增加了。 我们讲中贸连锁也在卖家电,建材连锁现在也卖家电产品,并且产品是在丰富的,本身各种业态也在竞争,买家电产品,家电连锁不是肥的,目前它的份额很高,随着市场的发展,我认为不同的业态都会存在,消费者的选择不是仅仅停留在国美、大中、苏宁、永乐,还有其他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一个企业单靠价格,不管是低价还是高价来生存的话,是没有前景的,我们讲综合的服务做得好,这个企业才能做成百年老店,有一个持久的发展。所以在短时期内,家电连锁企业会产生消费者担心的,垄断以后,价格控制权在他们手里面,有的消费者担心价格,我认为这一点不用担心,价格对于家电连锁企业来说,好的服务和低价格是目前家电连锁企业吸引消费者很重要的手段,我认为消费者在现阶段不要过于担心价格问题。 陈钢 : 我认为价格问题它首先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价格,市场协调价格是最有效的,如何定价这是一个企业行为,企业认为赔本了就要提高,企业认为赚钱了就要降低,根据业态的操作,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这个业态的操作只能通过自己的管理要效率,减少中间的周折和成本,如果单靠对方的利润点来实现利润,这是不正常的竞争行为,要把市场的规则调整好了,这才是根本。 外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成长 主持人 : 苏宁电器的总裁孙为民此前认为,“对照海外经验,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大规模整合的速度太快”。两位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 陆刃波 : 外资实际上是进入了家电连锁,外资进入了流通领域不是今天不是昨天,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外资进了流通领域的速度是很快的,大家知道,沃尔玛,不是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已经进入了,我去绵阳,家电连锁已经进入了绵阳的城市,家电连锁的外资进入我认为是慢了,正因为家电连锁没有外资的进入,或者说没有国有资本大规模的进入,所以形成了民营资本在家电连锁企业里面竞争,实际上多种资本,外资企业的进入,竞争是能带来规范的,所以外资进入,我讲的慢是在快的基础上讲慢的,慢和快都是相对的,外资现在进来以后,不管怎么样,像百思买这样的企业,它的规模是巨大的,好像有三百亿美元的规模,按人民币就是2000亿、3000亿的规模了。 第二点,我相信它的管理,因为它有一定的历史了,它的管理也是有它的优势的,先进的就是优势的。第三个就是资本实力,我想会比我们国内的企业强。所以它的进入对于增加整个行业的规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国美这次收购永乐,也是为了更好地抗御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所以我认为外资进入中国,或者其他的资本进入中国,这不是个坏事,这实际上是个好事,这样也培育了我们中国的企业做大做强,比如说苏宁,有了竞争对手,苏宁从南京做第一品牌的企业,走成了一个巨大的民营企业,竞争是能够带来好处的,使行业更加成熟。 陈钢 : 我跟陆老师的观点又有所不同。我觉得刚才大的方面都是赞同的,但是我认为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渠道商在跟外资大鳄进行抗衡的时候,我觉得它应该是多兵种的作战,全方位、立体化的作战,我觉得我们的品牌应该多样化为好,不要太集中太少。 另外一个,在培育市场上,不管是国美还是永乐,都是在彼此的竞争生存中长大的,如果没有对手,是永远不会长大的,我还是希望国内的渠道商品牌再多几个为好,太少了,就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国情。 家电连锁进入资本竞争 主持人 : 在国美和永乐宣布合并之后,大中第一时间给新浪财经发来了声明,在这份声明中说永乐与国美合并和大中无关,大中也将重新考虑和永乐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是不是意味着大中和永乐的合作会终止?昨天也有消息是大中准备投奔苏宁或百思买,是不是意味着家电连锁业格局会马上产生更大的变化? 陆刃波 : 应该这样子理解,实际上国美收购永乐,打破了原来竞争或者平衡的格局,原来的竞争都是简单地在门店的销售手段上在进行竞争,今天我做个广告,明天你做个广告,都是在战略上竞争。 现在是资本上的竞争,打破了原来五大家的格局,利益重新分割。国美收购永乐是基本成功了,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批准程序,国美和永乐都在香港上市的,需要一些批准程序。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以后,所有的企业都不甘心做小的,都想做大做强。我也相信,苏宁它也会有所动作的,苏宁现在本身很强,我相信它到目前为止,国美和永乐加起来以后,会比苏宁的规模要大,但是我觉得苏宁也会有一些动作,苏宁的发展战略是什么,还有收购其他门店,还是靠自己的资金实力,还有另外的渠道来超过国美,每个企业战略是不同的,战势也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否定,所有的企业不想把资本做大做强,这种格局打破以后,包括大中跟永乐的协议能不能进行下去,刚才新浪网的主持人也在讲,大中发来了一个声明,据我了解,永乐跟大中的协议要重新考虑,这样变数就产生了,大中会不会继续和永乐合作,苏宁会不会跟大中去重组、收购?这个我们都不是肯定的,就是国美和永乐合作以后,那还会不会跟其他企业合作,这都是变数。 但是我们相信一点,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竞争刚刚开始,今后兼并、重组这样的事情我相信会频繁地发生。当然了大和大的关系,大和小的关系,国美收购都是很早就发生了,今后相互重组、合作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因为整个环境允许我们的企业去做了,以前不允许,现在允许了,这样的情况会频繁发生,包括我们的消费者、媒体朋友,不要去担心,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不管是在家电连锁行业,在其他行业也一样会发生的。短短五天之内,我们的企业有多少重组了,当然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政府现在也允许这样去做。这样做的话,实际上是培育企业去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因为我们的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内行业、小企业。 陈钢 : 国美和永乐,这一次合并的事情,的确推动了下一轮零售商、渠道商进一步的整合。但是这里面的整合,不是现在才有的,多年来一直是在这样做的,从以前永乐和大中多年的战略联盟,他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他就是针对了两个巨头,一个是国美一个是苏宁,来抵消他们的市场竞争,以他们为目标的市场竞争格局,这个战略联盟始终是这样,包括它的一些营销决策、门店的分布,甚至一些做法完全都是面对着这种市场竞争做的。 至于接下来是成功也好不成功也好,必然他们的合作受到了一些阻力,现在他们分别改变了合作的办法,改变了合作的对象,特别是像国美和永乐,本来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现在坐到了一条船上,我想从这一点来看,它绝对不是永乐当初的初衷,不管它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不是当初的初衷。 永乐跟国美的竞争,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在他们坐到一条船上,同样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现在来看生存没有问题了,但是发展怎么样呢,变数确实很大。现在在合并以后,永乐是置于国美的旗下,那么对于永乐的发展,它自己的话语权、权重比不对等。 另外,现在大中又提出以前的合作方式现在面临着一种解体、变数,所以我认为目前在这个状态下,不论是永乐、大中,难免带有几分悲壮的色彩,当然将来的整合、进一步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多的变数。 渠道商经过整合的阵痛以后,会逐渐地适应现在环境的发展,进入良性的循环。 主持人 : 刚才陆老师也提到了,苏宁自身的实力也很强大,苏宁最近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家电连锁业进入了国美和苏宁双寡头垄断的时代,两位认同这个观点吗? 陆刃波 : 我并不认为形成了双寡头,当然我们现在一提就是苏宁和国美,我想百思买这样的外资企业,不管怎么样,它在中国的规模、品牌、资金实力,可以说在单个流通行业里面是比较强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还有其他的,还有房地产,包括苏宁还有其他的,从家电连锁这一块来说,我认为还有百思买这样一个企业,还可以这样说,现在百思买进来了,还有没有其他企业进来?还有没有其他资本进来?这个是一个变数。 到目前为止,国美、苏宁,包括我们新闻界和消费者,都叫人家寡头,不管是寡头还是双寡头,我认为这个都是暂时的,暂时会产生“寡头”两个字。但是我认为还不能讲已经形成了寡头,这个变数还很大。 陈钢 : 我觉得这件事来得太快了,超乎发展的正常规律。我觉得对这件事的定义还有很多的水份,现在我也讲不好目前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应该静观事态的发展,不必太早下结论。 规模、经验、人才、管理是内外资企业差距 主持人 : 刚才陆老师也提到了,不应该忽视百思买这样的连锁巨头,目前家电连锁业国内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存在什么样的差距? 陆刃波 : 最大的差距,不管是家电的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是要放在全球的眼光,我认为国内现在企业的规模并不大,国美到目前为止依旧是400、500亿的规模,我们的家电整个销售规模,电脑已经进入家庭了,数码相机家庭也有了,整个市场在扩展,规模在扩展,我们说现在销售规模接近500亿的规模,在家电连锁企业中,我认为国内的企业是并不大,从500亿的规模里面,我们的国内家电连锁销售规模在10-20亿的规模,和百思买这样的企业比,我认为是在3000亿人民币的规模,根本来讲我认为还不大。我们的企业要放到全球的眼光来评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想的,我们的国美合并永乐,我认为它最大的动机就是要做出全球化,外资可以进入中国,我相信我们的国美电器也可以走向国际。据我们了解,国美已经在东南亚有一些动作了。现在规模还小。 第二个,我们企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也就十年左右的历史,我们可以讲,时间比较短,可能在经验上有不足,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人才,人才的储备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家电连锁企业里面,发展比较好一的点是国美、苏宁,它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就是人才,我认为国美、苏宁成功最大的因素,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才,这是内因。国美电器和苏宁人才的培育、使用我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由于人才储备不足,阻碍了现在国内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跟国外企业的差距就是人才,当然还有管理。 我认为这四个可以总结的,但是我也不否定,中国企业在这四个方面就比百思买要差,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们讲,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不一定是谁先进谁好,双方是有距离的,为什么百思买在中国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开店,什么道理?它也有困难存在的,如果没有困难的话,它肯定就开店了,我认为是距离,而不是谁好谁差,作为我们中国企业,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来比较的话,我们在这四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还有成长性。 陈钢 : 这一点我跟陆老师没有分歧意见,也没有什么新观点。 企业合并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主持人 : 如果让二位做一个历史性的评价,或者几年以后回头来看这次合并,两位怎么评价永乐的总裁陈晓在这次合并中的表现呢? 陆刃波 : 因为不管是国美的王光裕、还是永乐的陈晓、苏宁的张晨东、大中的张大中,我认为都是很优秀的人才和管理者。永乐被国美收购,不能用一种简单的,说永乐失败来形容它,我认为不是,我前面讲过企业的发展,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战略和战式,所以永乐采取的这种战略,把股份卖掉,被国美收购,我认为它采取这种手段,把永乐进行延伸,包括我们的五星被收购,五星采取这种手段来发展它。国美它是另外的手段,来收购人家把自己壮大。 我刚才讲的几位老总,我觉得都是人才,都是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但是企业在每个阶段发展的模式不同、战略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简单的两个字“失败”来形容,发展如何做,永乐是采取一个被收购的模式来存在。 陈钢 : 我认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不要以成败论英雄。刚才讲了流通界的四位老总,的确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精英人物,他们的确有他们的历史贡献,这种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我来说,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我只能说在书写中国家电史上,他们各自的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 陆刃波 : 我要再次重复一下,这几位老总我们都很熟,包括他们每个人个人的素质、管理的经验我认为都是很优秀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除了张大中年龄大一点,其他几位老总跟我们年龄差不多,把企业慢慢做大,我觉得每个人都是英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认为不能说谁成功了,谁失败了,我认为他们都成功了。 主持人 : 今天的聊天时间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新浪网友和《新浪财经三人行》共同关注中国家电连锁行业格局的演变。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到来,谢谢。 本次聊天结束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