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考验中小板公司的风向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2:33 第一财经日报

  市场人士认为,中小板“小非”是否抛售将映射其公司治理情况

  “中小板的‘小非’股东势必会有抛售,但是如果某家公司的‘小非’股东一解禁就跑光,那么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

  本报记者 蒋飞 发自深圳

  10%的股权,18亿元市值,对于苏宁电器(002024.SZ)的7位“小非”股东来说,这的确是巨大的诱惑。

  去年11月中小板原有50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这也意味着中小板公司第一批解除限售的非流通股的绝大部分将在今年年内流通。由于这些股份的持有者几乎全部是公司原始股东,他们抛售与否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行为,更加彰显其对公司增长前景是否具有信心。而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小非”流通将是一次赶考。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试图采访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但是有关负责人均加以婉拒。“现在市场对‘小非’流通讨论很多,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我们实在不方便加以评论。”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表示。

  “如果从简单的市场逻辑出发,中小板市盈率高于主板,其非流通股股东将股份在二级市场变现后将普遍获得高额利润。”东莞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但是与主板不同的是,中小板公司上市时间不长,股权结构大部分还保持着初始阶段,这些股东或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亲戚朋友,或是公司高管,或是公司的合作伙伴,与大股东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可以推断,他们对待抛售问题的抉择决不会那么简单。”

  李大霄认为,中小板公司中持股的公司高管多是大股东多年部下,他们持股意味着与公司的捆绑,除非离职,一般不易主动抛售;大股东亲戚、朋友持股则是基于人脉关系,这些股份也相对较为稳定,流转给圈外人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经销商等法人单位,则需要以持股维系与公司的关系。在上述这些因素影响下,中小板的“小非”股东在股份获得流通后与大股东的“协同”关系会比主板公司的同类现象更为密切。“他们会以中长线的策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李大霄说。

  此外,在股份流通后,其变现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对于看好公司前景的法人股东来说,将股份质押给银行换取现金,不仅能够实现变现,还能保持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

  深圳投资人任先生并不担心“小非”流通后中小板公司股价会下跌,相反,他认为这意味着公司透明度将增加。“中小板的‘小非’股东势必会有抛售,但是如果某家公司的‘小非’股东一解禁就跑光,那么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任先生说。

  李大霄表示,相对于流通股股东,“小非”股东拥有客观上的相对信息优势,他们的动向往往可以作为公司治理情况的风向标。“国外大行通常以高管买入或者卖出本公司股票作为评价公司风险等级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小板来说,这个规律也是同样适用的,而‘小非’股东们就是指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