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流动性之伤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柴元君 两项看似并不相关的措施一天内出台:央行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决定自2006年8月15日执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首批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三家获批银行的额度合计高达48亿美元。 在当下中国经济情形下,两项措施目标如出一辙:为流动性减压。 回顾上半年,信贷规模过快扩张,固定投资持续过热,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继续高涨……中国经济在这样的基调 中度过。产生这样的结果,表面看货币流动性过剩是“罪魁祸首”。来看今年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数据,1—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而央行年初给出的计划是全年贷款目标不超过2.5万亿元,半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完成了央行预定全年指标的87%!来自银行的钱正快速涌入各行各业,并且显然出乎预料。 再看一组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高达9411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底8189亿美元1222亿美元,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也高达614.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9%,表明国际收支失衡继续扩大。 不难发现,流动性如此充足的源头,很大程度上缘于贸易顺差持续走高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外汇持续过快流入,这导致央行大量地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以进行对冲,结果就是外汇占款比例畸高,流动性被动性扩张。 因此,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所指不言而喻。其目的即在于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缩银根,通过抽走部分银行资金,间接拧紧银行的“出水笼头”,抑制信贷过快扩张。而外管局批准三家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购汇额度所指也非常明确。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又被称为“银行QDII”,可见,监管层正在为外汇流出疏通渠道,促进银行外汇合规流出,减小国际收支失衡。而从第一批获批银行“出海”资金规模就高达48亿美元来看,其规模已经超过了进入中国三年多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的一半以上,这表明我国促进外汇“出海”的力度将会相当大。 如果把银行比作一个水池,那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好比从水池里抽出水来,其目的是防止水多外溢,而批准银行“QDII出海”好比给水池搭出新出水口,一紧一疏,相互配合,为当前流动性问题减压。 实际上,央行类似的措施前段时间已用了一些。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信贷窗口指导、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适度紧缩政策,但仍未挡住过多基础货币投放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压力。 出台措施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但效果要仔细推敲。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而目前,在流动性泛滥还没有退潮的背景下,不少人还产生了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担忧,主要理由在于流动性泛滥导致的资产价格重估即价格上扬,而这种重估将首先从上游行业开始,并逐步向下游行业传导,最终出现整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扬。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表明,1-6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3%,6月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1.5%,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1-6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7%,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5%, 货币供应量M1和M2是CPI的先行指标,而M2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增速,根据M2一般先行CPI时间大约为8到10个月计算,M2快速增加对物价的拉动效应,将在下半年及明年初呈现出来。这些因素使得下半年物价总体上处于上升的阶段。尽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价格与公共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同时由于终端消费不足以及产能过剩压制了的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机制,但随着企业利润的一再挤压,物价势必将逐步抬头…… 一切显得安然无恙,而一切又似乎是刚刚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回到流动性问题上来,有控制有疏导的措施当然比简单的堵压或疏导要好得多,尤其是鼓励个人及企业购汇境外投资作为实际可行的平衡方法,更加贴近流动性问题的实质,但每年相比千亿美元规模的流入,如何做到相当规模的流出并不容易,考虑其中蕴含的风险,更要谨慎。 因此,在前面提到的水池中要防止水溢出来,除了抽水和多开通出水管道之外,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去合理控制流入的水量,也就是控制巨额的外汇顺差和为炒作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概念”而来的热钱,而从流动性中外汇占款比例畸高这个实际来看,这更是当前遏制流动性问题的关键。 站在资本的角度,合理控制其流量的有效措施只能是回归到其逐利的本性上来,也就是使其预期利润下降。但这是考验政府智慧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考验中国经济的一道难题。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