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扩大汇率波幅成当务之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3:1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于力 郭凤琳

  从出其不意到波澜不惊。汇改一年,具有中国渐进式改革特色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始终在与市场预期进行着顽强的博弈。

  今年以来,尽管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有所加大,上半年达0.9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已经破8,其向上浮动的“瓶颈”终被打破。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当局增加汇率弹性的意愿亦充分显现。可以预计,择机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将成为下一步汇率改革的着力点,人民币小幅升值仍是主基调。

  关注有效汇率

  但是,由于美元对其他货币都有所贬值,并且对一些货币的贬值幅度大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不仅抵消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效果,而且使人民币有效汇率不升反降。

  有专家指出,应密切关注有效汇率,亦即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

  据中金公司计算,从2005年7月22日到2006年6月30日,人民币有效汇率累计贬值0.3%。即使考虑到2005年7月21日的一次性升值因素,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中国有效汇率显示,2005年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但进入2006年后,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有效汇率都呈现持续贬值的态势。这可能是受欧元区、韩国、泰国和俄罗斯等主要贸易伙伴货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有可能对未来进出口平衡状况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大贸易顺差规模。

  持续小幅升值

  似乎与一年前的情况有所不同。那时,频繁的贸易摩擦,使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明显高于国内;如今,在国外预期趋向平和之际,国内对升值的预期反而增强了。这主要是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已导致我国流动性泛滥。

  然而,人民币汇率目前并不具备大幅快速升值的条件。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巨大依存度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如工资、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的上涨已使出口成本大幅上升;农业的脆弱和缺乏竞争力以及就业压力,都需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创造就业机会。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主要参与主体,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还有很大差距,相关配套法规不完善,各类市场发展不成熟,从根本上限制了金融市场为汇率制定合理价格的能力;国内外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足以支持汇率短期内的高频波动,如国内金融市场难以提供低成本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私人部门也不具备规避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与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可能大幅快速上升。改革的方向将是着力增强汇率弹性,引导人民币小幅升值。

  适时扩大汇率波幅

  学界研究发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选择汇率政策时,往往倾向于保持更稳定的汇率水平,即“害怕浮动论”。

  害怕浮动的原因往往是担心国内市场制度缺陷,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给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过去的一年,我国也多少有些害怕浮动。

  无疑,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贸然引入过于频繁、幅度较大的汇率浮动,显然无法承受。但是,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上升与下降的弹性,则有助于培育外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并可望起到释放升值压力的作用。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有必要实行更为灵活的

汇率制度,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以应对投机压力,稳定升值预期。

  在较小的浮动空间和较强的升值预期下,汇率可能会形成单边上升的态势,而在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内,汇率的双向走势,使投机进出资金的风险成本加大。这会给投机资金带来一定压力和风险,从而抑制其投机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实行较为灵活汇率的步骤大大落后于资本项目的开放,很可能诱发金融风险。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一个重要警示。

  汇改一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银行、

证券、保险QDII等一系列外汇新政的推出,可以说,实行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进程已经落后于资本项目放开的步伐。

  观察人士认为,扩大人民币兑

美元汇率的浮动区间已成当务之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