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央行加息 > 正文
 

加息箭在弦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3:05 中国证券报

  东莞商行 秦娟

  近日,统计局和央行分别公布了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给了近期市场许多利空的预期,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像一颗随时要引爆的炸弹一样,始终悬在债市的上空。笔者认为,综合考量投资、顺差、CPI的走势,未来央行动用利率进行紧缩的可能性很大。

  投资等四大数据增长加快

  上半年有四个数据增长明显加快,其一是GDP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显示出了“十一五”规划期间新开工项目积极建设的决心。

  其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其中6月份达到了35%左右),加快4.2个百分点,投资作为驱动GDP增长的一驾重要马车,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6月份上涨3.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6月份上涨1.5%),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价格水平出现了明显的递增势头,PPI和CPI同比增幅的差距重现拉大的趋势。

  其四是6月末国家

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其中6月份的贸易顺差145美元,达到了历史高峰,外汇储备巨大的增幅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数量巨大,流动性过剩显现。

  货币和信贷增长略放缓

  另外,也有三个数据出现了缓和迹象,其一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3%,虽然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但是比上月末回落0.62个百分点。6月份股市对资金的分流作用明显,打新股的资金纷纷流出银行系头寸和存款,对M2的环比降低作用明显。

  其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3.94%,比上月末低0.07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机构的活期存款有减少迹象,亦同申购新股赚取上市差价有关。

  其三是虽然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已完成了全年目标的87%,成为近期央行出台紧缩政策的重要理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6月份的贷款增幅出现了同比减少迹象,显示出了前期管理层“窗口指导”、三次惩罚性定向票据和规范票据融资制度的效果。

  紧缩动力增强

  面对喜忧参半的宏观数据,针对是否应该加息的争论愈演愈烈。笔者认为,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投资增速过快,加息确有必要性。

  首先,标志宏观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指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出现了明显的加速。

  6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了31%,其中第二产业对投资增幅的贡献度最大,显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投资增幅达到了2004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值,从2005年2月份的最低点24.5%逐月提高到目前的31.3%。此次已经连续1年缓步爬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加息等紧缩政策有可能近期出台。

  其次,从2004年1月份以来,贸易顺差几乎单边逐月上涨,从2004年的进出口基本持平甚至有时逆差,到目前的近150亿美元。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强劲,内部需求潜力没有被开发,另一方面暗示人民币客观上存在着升值的压力。

  上半年,由于半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央行用于对冲外币而投放人民币构成的外汇占款超过了8000亿元;而前6个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5800亿元。所以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完全回笼市场上的外汇占款资金,差额超过2200亿元。

  这些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创造出了1万亿左右的货币供给,为前半年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增幅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下半年如果外汇储备增速按现在的趋势发展,央行的公开操作力度依旧会很大,在流动性宽余的情况下,不排除再次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的可能。

  再次,标志物价指数的两个重要指标CPI和PPI同比增幅比上月上升。自2006年以来,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月缩小,原因在于PPI存在着下降的趋势,而CPI却逐月上涨。

  PPI在6月份的增幅达到3.4%,比上月明显上升,笔者认为6月份的投资高速增长、需求强烈,与价格上涨有着明显的关系。另外,由于M2增速同滞后10月的CPI涨幅相关性在0.7左右,这也证明,CPI下半年仍有上涨压力。

  综上所述,虽然信贷增幅和M2出现了环比下降,但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速度的两个重要指标———GDP增幅及投资增幅涨势明显,将构成下一步管理层出台重大紧缩政策的理由。

  前期的一系列政策针对的是信贷增幅,笔者认为下一步重点可能转移到控制投资增幅。提高利率可以增加投资成本、制造紧缩预期,引导投资增幅走向合理。因此,下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很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