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超级蓝筹加速登陆工行上市获批 大盘承重新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2:36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重博

  昨日,工行上市正式获批的消息被银监会高层所证实。至此,融资规模超跃中行的全球第三大IPO项目———工行“A+H”两地上市即将拉开帷幕。据之前业内人士的预计,工行本次在H股的融资规模将超过120亿美元,A股融资则至少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近一周的大盘运行来看,市场已对工行的上市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多数短线资金加速撤离,其对其他大蓝筹未来的冲击,使得投资者采取了回避的做法。尽管建设一个大蓝筹市场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如果新股发行脚步迈得太快必然会产生反作用。它对短期市场的冲击还将陆续显现:其一、打乱了主力机构资产配置模式,仓位大调整使多数权重蓝筹股进入震荡期,进而大盘也随之进入动荡期,同时多数非核心筹码的重心也会相应下移并拖累大盘;其二、加大市场资金的供给压力,这一方面抑制场外资金的入场兴趣,另一方面对场内资金也产生了分流作用,实际上目前IPO对资金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市场的供给能力。其三、模糊了当前市场的发展重点,从鼓励投资到大力推动融资,反映出管理层思路的微妙变化。因此,以工行为代表的超级蓝筹加速登陆已成为短期市场最大的压力。

  由于中行上市前后市场显得相对稳定,导致市场的迎新承受力被严重高估,因此IPO加速推进的负面因素一度被市场所淡化。但从往年的经验看,沪深股市并不具备大规模推动融资的条件,中行发行后的平静表现并不等于各方继续认可工行的发行:其一,中行上市只为稳定大盘,推动股改攻坚,因此市场对它有信心,但是此后工行或其它超级蓝筹股的上市则更多是其自身改革或融资的需要,其战略意义不能同日而语;其二、从资金逐利角度来分析,中行上市时,资金面显然较为充裕,投资者的期望值较高,而中行一旦上市后,其走势却并不令人满意,该股一路阴跌的表现同样降低了更多大盘新股的定价空间。久而久之,导致市场上人心思“空”。

  另外,工行IPO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目前A股中的上市银行主要有两类:一是国有银行股,包括已上市的中行、将要上市的工行及未来可能回归A股的建行;另一类则是招行、浦发等商业股份制银行。这两类银行由于资产规模、盈利模式不同,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配置偏好。相对而言,未来工行、建行的上市对招行等商业股份制银行影响有限;而对中行来说,工行的资产质量稍好,资产规模较大,预计工行上市将主要分流机构前期配置中行的资金。

  工行股改上市大事记

  ●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工行改制方案,决定通过运用外汇储备150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此后不久,中央汇金公司为其注入新资本金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保留财政部原在工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从而使工行核心资本达2480亿元。

  ●2005年5月工行完成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的剥离工作。

  ●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主持的工行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招标会在北京举行。6月27日,长城、信达、东方、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与工行签订了《可疑类信贷资产转让协议》。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行改制在6个月零10天内完成。

  ●2006年1月工行公布2005年主要财务指标。截至2005年底,工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902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0.26%,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23%;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00%。

  ●2006年1月工行选定境外战略投资者,高盛投资团(包括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购买约10%的股份。

  ●2006年3月工行选定5家IPO承销商,即美林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行团、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6月工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

社保基金理事会将向工行投资180.28亿元人民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