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搜寻黑匣子 两道光束击穿千七大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05:0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每一次,飞机失事之后,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失落的黑匣子。

  今天,当84点的巨阴迎头砸下,当股市也发生深度撞击之时,我们同样需要找到“股市黑匣子”,因为只有弄清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从宏观面、从资金面、从市场面,我们仿佛已经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了周四巨
阴的根源,也找到了未来市场行进的方向。

  光束之一-经济环境

  宏观调控约束市场的调节器

  5月以来,大盘在千七大关附近出现了四度暴跌的走势。5月16日,沪指跌50.84点,此后用了3个交易日收复失地;5月23日,沪指跌53.14点,此后用了4个交易日收复失地;6月7日,沪指跌89.58点,此后用了17个交易日收复失地;前天,沪指跌84.23点,收于1655.77点,这一次大盘还能收复失地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找到引起暴跌的原因。而这四度暴跌,都有一个共同的经济环境,其中,宏观调控所带来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最突出的因素。

  紧缩政策 央行回笼千亿资金

  本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锁定资金1300 亿元,接近本月初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所锁定的资金量,创下了20 周以来的新高。周四,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500 亿元定向央行票据,这已经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启动定向紧缩。本期票据的期限仍为一年,收益率为2.1138%,比市场利率低约55 个基点,定向央行票据的惩罚特性没有改变。四大行中的建行和中行再度成为定向紧缩对象,合计占了定向票据量的60%。

  经济过热 上半年数据不乐观

  关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近来流传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现将这些不同版本小结如下:GDP 增速高于1 季度;6 月CPI 回升至1.6;上半年投资增速超过31%。

  从1~5 月的各项数据看,6 月顺差创新高,二季度GDP 增速高于一季度已不是悬念,出台新的紧缩措施可能性较大。

  加息传闻 迟早都会兑现

  周四开始出现加息传闻:央行已紧急请示国务院,拟定近日加息,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在采取经济手段的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扼制过热的增长势头,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暗示:央行将根据6 月经济数据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就加息而言,从时点上看,7 月5 日实施了提高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月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目前的利率水平处于长期低点,出于回收流动性的考虑需要加息。因此,年内加息一次的可能性不可小视,传言中的加息两次需要视情况而定。国泰君安证券

  光束之二-资金供求

  扩容大潮压垮股指的大象群

  多家航母排队发A股,全流通下的IPO明显提速,近百家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限售G股解禁下月起进入高峰期……据统计,下半年深沪股市资金需求将超过3000亿元。

  工行上市 融资规模超过中行

  市场有传闻中国工商银行计划年内实现A 股H 股同日、同价上市,预计H 股融资规模超过120亿美元,A 股融资至少在200 亿人民币以上。工行将于7月底向港交所提起上市申请。

  中交集团 酝酿两地同步上市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正在酝酿香港和内地同步上市计划。昨日,中交集团办公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市正在内部运作阶段,一系列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但该知情人士没有透露中交集团上市的明确时间表。此前,中交集团一直在运作香港上市的事宜,原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20 亿美元,现在可能打算通过发行H 股募集60%的资金,并通过内地发行A 股,筹集剩余资金。

  5只新股 下周集中发行

  下周新股发行将创记录:从下周二到下周五,将有5 只新股先后进行网上发行---横店东磁 、保利地产、天源科技,威尔泰和大秦铁路,共计发行股数上限将达到52.66 亿股。加之中国石油、国际航空、中国铝业、北京北辰、交行、建行等航母公司伺机回A股上市,A股IPO潮扑面而来。

  再融资 规模突破1100亿

  据统计,截至7月11日,A股市场已推出再融资预案尚未实施的上市公司达到97家,预计融资规模上限超过1100亿元。从现有的再融资趋势看,大部分公司的再融资仍旧需要A股市场的真金白银来完成,如基金与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其对资金面的压力自然不可小觑。

  G股解禁 8月进入高峰期

  自G三一于6月17日拉开G股原非流通股股东限售股解禁序幕以来,限售G股解禁即将进入高峰期。据统计,截至今年底,两市A股共有198家G股的部分限售股将解除抛售限制。从时间上看,8月份、9月份、10月份、11月份及12月份分别有31家、4家、27家、70家、64家公司禁售期结束。这198家G股解禁限售股合计市值规模近800亿元,其中8月份的限售股解禁抛售压力最大,市值规模超过300亿元。

  暴跌之后-基金看市

  市场应该调一调

  基金如何看待暴跌后的市场?记者就此采访了基金兴业的基金经理张龙。

  记者:本周四的大跌,你如何看?

  张龙:这其实也是牛市的一个证明,熊市的特征就是以阴跌为主,涨往往是快速上涨,而牛市则恰恰相反,缓涨急跌。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大盘无忧呢?

  张龙:长线无忧是肯定的,但从短期趋势来看,我不这么认为,到这个位置,这个时间,市场应该调一调了,整个三季度,我觉得市场应该以调整为主,相对平淡一点。

  记者:目前基金兴业“封转开”之后,手中有大量的现金,你如何操作呢?

  张龙:基于对三季度行业的总体判断,我不会说马上对各种品种配置齐全,我会选择逐步建仓,控制风险还是应该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

  本报记者 李凯北京报道

  暴跌之后-名家视点

  三季度很难创新高

  从下周二到下周五,将有5只新股先后进行网上发行,A股市场的资金存量,面临中行以后的又一次考验。同时,工行A股H股拟同日同价上市,A股募集资金不低于200亿元,也让市场感到很大的压力。本周四,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沪深股市再次拉出长阴线。

  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表示,将提高投资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股的比例,融资融券的试点也进入倒计时,这将提升投资者对资金面的想像,但沪深股指上档压力已经显现。本周五,虽然A股市场出现反弹,但从K线型态看,大盘将休整一段时间。笔者认为,1757点很可能是三季度的高点,虽然A股市场将进入箱体整理,1500点~1550点将成为下档强支撑区域。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密集期的临近,市场将更加关注个股的业绩,新一轮股价结构性调整将再现“二八现象”。民族证券 徐一钉

  暴跌之后-牛博士看市

  阶段性调整已确立

  本周市场又出现惊魂一幕,黑色星期四再度奇袭市场,周末虽有回抽但力度相当有限,不少人还在憧憬,6月中旬大跌之后死而复生的一幕能否重演呢?

  大盘没有真正站上千七

  对于大盘1700点以上的绝对高位,我们一直将其视为本轮行情继续上行最大的一道屏障。不考虑中行因素的话,大盘实际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站稳过1700点。

  从去年“7?22”行情算起,到现在刚好运行了整整一年,大盘累计升幅达70%,而我们面对的上市公司和一年前相比真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显然不是!但股价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价比去年翻了一番以上,部分强势股的涨幅更是在数倍以上。

  这其中的动因,股改也好,行业景气好转也好仅仅是上涨的由头而已,更大的上涨动力来源于不断涌入的各路巨资的疯狂追捧,尤其是5月份以来,市场的氛围早已经被疯狂的投机思维所把持,其间有没有泡沫,有多少泡沫,有多少个股、哪些个股是在裸泳,市场总会给出答案!

  后市大盘将不断寻底

  眼下中报的集中披露期即将来临,又是股价结构重新排序的时节。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可能出现太多的奇迹,即使像有色金属这样受益于行业转暖的板块,再好的业绩增长已经反应在飙涨的股价上了,期望中报掀起业绩浪绝对是痴人说梦,业绩与股价涨幅带来落差必将反应在股价的回归上。

  我们认为后市步入阶段性调整的可能性居大,毕竟是牛市中的调整,出现连续大跌的可能性并不大,极有可能以平台整理的方式运行。

  至于下周大盘短期的走势,我认为会在不断的抵抗中逐步寻底,能据守1600点关口横盘数日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指望再有奇迹出现。另外,地产股在本周大跌市道下的走势的确让人刮目相看,尽管我们不看好大盘的后市,但对于地产股继续逞强仍抱有不小的希望,大家尽可继续持有,待量能萎缩之后再逐步脱手。(牛雄)

  结论

  双重压力导致暴跌

  一方面,在经济过热的背景下,央行将不得不选择紧缩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下半年还将加强,所以,这将对市场资金面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制约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扩容潮的再次袭来,下半年市场的资金需求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而目前两市的流通市值合计为15000亿元,市场承受的压力之重可见一斑。

  同时,我们发现,7月12日发行的德美

化工冻结了3465亿元资金,这是否就是目前资金蓄水池的容量呢?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只打新股的一级市场资金,不会流入二级市场,那么,在可预见的情况下,下半年资金面不容乐观。

  这,或许就是我们要找的“股市黑匣子”,也就是周四暴跌的根本原因。本报综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