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融资:上市是个新起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0:3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徐晏 大秦铁路开启了铁路运输企业上市的“破冰”之旅,应该说实现了今年1月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所说的“成为铁道部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革排头兵”的作用。 但是,铁路企业上市,无论对企业本身,还是对铁路行业,都仅仅是一个起点,而不
“靓女先嫁” 这个起点,是以优质资产剥离上市开始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上市周期的开始阶段,最优质资产、最容易处理的铁路运输企业上市是比较容易的,包袱也可以甩给铁路产业,但越是进入改革的深化阶段,这些上市融资的模式越不可复制。“靓女先嫁”之后,她的“丑女”姐妹们怎么办? 北京交通大学李红昌博士认为,优质资产的剥离过程,就是劣质资产的积聚过程。单个企业财务报表如果是以铁路产业整体的亏损为代价,那么最终还是得有人来收拾剩下的摊子。 在铁路整个行业亏损的背景下,现在拟上市的铁路公司之所以能够盈利,正是因为它属于优质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政府干预,有着比较好的运价和经营机制。据李红昌介绍,铁路整体亏损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内部交叉补贴造成的,因此,当上市铁路公司的盈利要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来实现时,这其中就蕴涵了一定的政策风险。 但海通证券研究员黄锦超则认为,让好的资产做大做强,是件好事,可以让行业中的优质资产得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而且可以把好的经验推广到相对较差的资产中,盘活这些资产。 事实上,从“铁老大”到上市公司,铁路公司可能要比其他行业的公司跨越更多的障碍,这是由铁路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首先,铁路企业承担着公益性运输的任务,政策性负担特别沉重,民意对运价变动的反应强烈;其次,铁路企业具有所谓的“高”———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大”———大联动机生产、“半”———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网络性比较显著,任何一个铁路企业的自主经营都受到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和铁道部的制约;其三,铁路企业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最后,铁路运输生产系统复杂,运输进款清算、调度指挥、空车配置、交叉补贴等障碍能否得到完善解决,有待于铁路产业整体性的制度变革。 融资的路不只上市一条 上市融资的需求来自于铁路对资金的需求,“十一五”期间铁路所需资金2万亿的数字也为大家耳熟能详。上市募集的几百亿资金对于一个铁路企业来讲,一定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这些资金相对于铁路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巨额资金来讲,却是杯水车薪,其作用是边际上的微小增量的变化,不会对整体融资格局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李红昌认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上市融资更多的具有象征意义。 他认为,对于铁路产业而言,投资的主体应该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责任。铁路融资具有“国退民退,国进民进”的特点,政府投入的越多,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在铁路产业,上市融资会永远处于配角地位。 无论是大秦还是广深,现有的上市融资都是募集资金来收购已有的铁路线路,属于存量资产的盘活。对于新建的铁路来说,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方式。海通证券研究员黄锦超认为,怎样在铁路线没有建成前提高对资金的吸引力,这是铁路融资中最难的,也是更重要的,这将会影响整个“十一五”铁路规划的完成情况。 铁路企业的上市由于其示范效应,也会为增量项目带来一些帮助。黄锦超举例说,假如说大秦线运营的非常好,在市场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那时它就可以再融资,去投资新的线路,但是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一家拟在A股上市的铁路企业的内部人士说,一条线路的所有者,在把线路“卖”给上市公司后,可以用这些资金投资去建新线。另外,上市公司的赚钱效应也会扭转社会上对与铁路企业盈利能力的质疑,从而使整个行业更容易吸引外部资金。从BOT开始,再将项目包装上市,也是可行的路线。德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个采用BOT形式在四川境内参与铁路投资的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阎泯乐称,这个项目一开始就受到海外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的关注,只要有三年以上的良好业绩,在内地、香港或海外股市将项目包装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