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严打非法证券经营 > 正文
 

华鼎黑幕的监管缺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00:21 21世纪经济报道

  邹愚

  牛市好象永远都是这样:一些人大把赚钱,另外一些人却成为牺牲品。最近爆出的华鼎事件,再次验证了这一“规律”。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中国证监会的《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
理暂行规定》,却不能阻止华鼎这样的事件发生。其实,这类咨询公司的手段并不高明:以推荐大牛股、黑马,甚至代买拟上市公司的原始股的手段收取手续费等。

  华鼎黑幕层出不穷的真正根源,则在于监管的缺失。对此,记者接触的一个案例就能充分说明,一位来自山西长治的贾先生是华鼎事件的受害者,在华鼎财经承诺三个月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收益的诱惑下,他前后交了6800元会费,“按他们发来的短信买了股票,随后股票一路下跌,就再也没人管。”今年年初,贾先生打电话去深圳证监局投诉,证监局表示,对此类事件,他们只能起到中介协调作用,如果贾先生要投诉,应该到深圳仲裁委员会,他们能做的,只是把投诉材料转给华鼎。随后,贾先生在将有关材料传真至证监局之后,事情就不了了之。

  贾先生的遭遇令人吃惊。但事实上,华鼎事件并非无法可依,也不是如证监局所说的“只能起协调作用”。

  在中国

证监会2005年底发布的《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不按规定作业或者违反有关法律的咨询机构,有着种种严格的处罚规定。最高处罚甚至撤消业务资格和移送司法机关。

  在一个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重的证券市场里,这种监管不到位对投资者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监管的松弛导致违规成本的降低,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市场动荡也就在所难免。

  目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就值得注意:一些全国性券商,利用其研发优势以及投资者的信任,在发布某家上市公司报告之前,让其核心客户先行介入,等到核心客户建仓完毕,券商开始向其次级客户推荐,到最后,券商再向市场发布该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此时普通投资者蜂拥而入,成了券商核心客户的“轿夫”。相比起来,这样的操作手法,比华鼎玩的要高明得多,监管部门对华鼎财经之类事件尚且无所作为,对这种相对“高明”的玩法,又该如何应对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