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打新股另有赚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张炜

  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暴利,依然让投资者怦然心动。IPO重启第一单中工国际上市首日一度涨幅达575.68%;同洲电子、大同煤业、云南盐化等新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分别上涨了161.81%、47.34%、92.05%;就连中国银行新股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也上涨了29.55%。

  股改后的新股发行,曾被认为因发行制度改革及估价与股价接轨,而套利空间较全流通之前缩小。可现在看来,“打新股”的暴利并未减少。各路资金纷纷涌向一级市场,中国银行网上申购冻结资金多达5489亿元。央行上海总部本周一发布的2006年第2季度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显示,受股市持续走强和新股申购,以及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等因素影响,储蓄资金的分流效应进一步显现,储蓄存款增幅下降明显。沪上中资金融机构6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长21.6%,较一季度末下降3.9个百分点。

  然而,现金申购制度下的“打新股”,个人投资者中签可能性很小,新股套利基本上都是机构投资者的“游戏”。中工国际、同洲电子、中国银行的网上申购中签率分别只有0.17%、0.31%、1.94%。上述新股的网下申购中签率分别为0.97%、0.78%、4.72%。通过对比可发现,个人投资者参与的网上申购更惨,没有资金优势就等于大海捞针。有人算了一笔账,理论上中签1000股新股,需要占用资金高达2131200元,这笔资金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而机构投资者“打新股”的收益颇丰,据推算,对于一个净值规模为5亿元的基金来说,参与新股申购的年收益率可以达到22.88%;而对于一个10亿规模的基金来说年收益率也可达到11.44%。

  相关统计显示,在前不久同洲电子、大同煤业和云南盐化三家公司的网下配售中,基金公司动用的资金超过150亿元,占三家公司总申购资金的38%,成为申购新股规模最大的一类机构投资者。中信证券、国元证券和中油财务公司分别动用35.57亿元、14.32亿元和9.25亿元的资金网上申购中工国际新股,分别中签83.45万股、33.6万股和21.7127万股。作为较早以“打新股”为卖点的

理财产品,招商证券“现金牛”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新股申购上限为资产净值的20%,此次中签中国银行新股1018.59万股。

  从广义上说,基金都是“打新股”的

理财产品。但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打新股”概念产品,更能分享到机构投资者的“打新股”收益。此类产品包括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及基金等,称得上是个人投资者“打新股”的另一种赚法。正在发售的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则是国内首只“打新股”概念基金,将保持在总资本20%以内,在6个月的基金建仓期内,所有资金都将用于打新股。中信银行发售的人民币理财双季计划,投资期限约为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至6%左右。该人民币理财双季计划,资金的20%用于新股套利,80%用于投资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国联信托、中泰信托等先后推出“打新股”信托产品,其中的中泰信托“中国结”证券理财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期限为2年。

  中信稳定双利基金经理张国强称,通过投资以“打新股”为特点的套利基金可以明显提高普通投资者分享新股申购的收益水平。个人投资者借道“打新股”概念基金,将有权分享包括网下和网上发行的新股套利投资机会。正如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对自己的定位,“打新股”概念产品具有“低风险、中收益”特征。较之一般固定收益类或准固定收益类产品,“打新股”概念产品的收益高出一筹。上月国内发行的2年期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6%,而“中国结”信托计划不是没有年收益率超过5%的可能。按中泰信托的计划书,若信托收益率小于等于5%每年,投资者所得为信托收益率减去0.4%;若高于5%每年,还可再拥有超过5%部分的一半信托收益。

  至于低风险特征,已推出的“打新股”概念产品十分明显。此类产品属浮动收益,最终赚多赚少还要看“打新股”的成果。但比起其他浮动收益产品,安全性要高许多,不至于“打新股”打出本金亏损的结果。例如,中信稳定双利基金属债券型基金,明确不对二级

股票市场进行主动投资,不会受到股票市场波动性高的影响,也避免了因股市下跌而侵蚀新股和债券投资收益的风险。而其他新老股票型基金,虽也积极参与“打新股”,但更多受到二级市场投资盈亏的影响,风险程度相对要高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