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二手房拍卖步入“后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2:10 金融投资报

  上周,本报以《房产新政“逼退”拍企》为题报道了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房产新政”后对拍企的影响,在读者特别是拍企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纷纷致电本报表示赞同。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本报今日再次推出与“房产新政”相关的一则报道,以飨读者。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举行的二手房拍卖会十分火爆,几乎上拍多少就拍出多少,不但竞拍激烈,而且套套价格攀高。但现在差远了,上周我们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拍12
套住房,结果只拍出了一套,成交率还不到十分之一。”上海某拍卖行的李经理告诉记者。

  据悉,自进入六月以来,二手房的拍卖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上海如此,江苏、浙江等各地也同样如此。二手房拍卖俨然进入了“后时代”。

  限地价:低价房将打拥堂

  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这就是说,从今年6月1日起,住宅房产的开发,必须以低价位、中小套型的廉价房为主,而高价位、大户型的住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久的将来,低价房将会打拥堂,人们自由选择购房的空间进一步加大。”李经理说。

  “由于政策因素催生出大量的低价住房,因此,许多人买房都持观望态度。比如上海卢湾区打浦桥商圈一带,在房产新政前的新楼盘价格是18000元左右每平方米,而现在,几乎降了3000—4000元/每平方米。而这一带的二手房拍卖,起拍价有的每平方米在12000元左右,竞拍下来,成交价每平方米有的达到13000元—15000元之间。二手房价格与新房价格相差并不太远。因此,许多人认为,与其花与新房差不多的价格去竞买二手房,还不如直接买新房。”李经理分析说。

  低价位:抢夺拍卖行“饭碗”

  江苏某拍卖行有限公司的林经理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公司于近日举办的一场二手房产拍卖会,尽管上拍量达到了20余套住房,且面积都不太大,但自拍卖公告发布半月来,电话咨询者很多,真正报名参拍者却只有寥寥十余人。

  “最令我始料未及的是,20余套住宅最终竟然只拍出了五套,而且价格都极低,有三套住宅仅以起拍价成交。另外两套则以略高于起拍价的价格成交,其余全部

  流标。这是我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我在今年5月中旬还举行了一场二手房产拍卖会,当时上拍的20余套二手房竞拍十分激烈,整个拍卖还不到60分钟,而且价格都

  比起拍价贵500元—1200元左右。”

  记者采访了另外几家在江浙沪的以房产拍卖为主业的拍企,得到的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二手房拍卖不仅价格低,而且应者寥寥。

  拍卖公司对二手房产的拍卖,正面临着一场挑战。

  

性价比:买旧房不如买新房

  相关政策因素导致二手房拍卖市场困境重重,购房者对此到底持何态度?

  成都市民吕伟超认为,以前参加竞拍二手房,是因为新房面积太大,而且价格太高,上拍的二手房大多面积偏中、

小户型,而且位置都比较看好,价格相对适中。

  “上月我参加了一场拍卖会,有人以3380元的价格竞得了一套位于成都大慈寺附近的80平方米住宅,当时我认为这个价格很值。但现在看来,我还庆幸自己当时幸亏没竞得。因为现在有好多楼盘都开始主推中小户型,而且价格也相差不远。与其花差价不大的价钱去买一套旧房子,还不如直接买新房,图的就是一个‘新’字和吉利。”吕伟超说。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近十位成都市民,购房观点几乎与吕伟超相同。

  拍卖行:避旧房主推

商业地产

  拍企面对二手房拍卖的困境,如何才能走出困局?

  业界认为,尽管此次房产新政对地价、房价进行了有效的遏制,但由于此次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一块,因此,拍企走商业用房拍卖之路仍有“好日子”。市场总是有起有落,等市场大环境有所改善时,再重新回到二手房拍卖格局上来,才是拍企最明智的选择。

  上海某拍卖有限公司陈经理表示,由于二手房拍卖已经出现困境,拍卖公司要持续走这路子的收获并不大。如果拍企将拍卖重心转向商业地产方面,就可以改变现存困境。因为目前的商业地产拍卖仍然十分火爆,仍“豪情不减”。

  “你看,我们公司上周又接手了几个商业地产拍卖项目。尽管我们准备在下周拍卖,公告时间只有两个星期,但现在报名交纳保证金的竞买人已经达到了三十家。”陈经理说。 本报记者何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