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放在即石化业躁动加剧 外资扩张态势明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中石化昨与巴斯夫宣布将把南京化工厂扩建成全国产能第一的石化基地,中化集团也于近日与舟山签署协议,欲进军其第一个石化项目。石化业老树开花、外资扩张、新秀崛起的态势日趋明显 □本报记者 李雁争
今年年底,我国将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对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领域将全面开放。中外石化巨头正在加紧布局,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导之势。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中石化)和德国巴斯夫石油公司(BASF)昨天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把南京化工厂扩建成全国产能第一的石化基地;而另一个石油新贵———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集团)也于近日宣布,已与浙江舟山市政府签署“中化舟山大型石化项目协议书”。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00亿元,是该集团的第一个石化项目。 “小扬巴”变成“大扬巴” 中石化和BASF表示,将追加5亿美元的投资,对现有的蒸汽裂解装置进行扩能,并投资建设新的下游生产装置,以进一步加强这一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协同效应。据悉,追加投资后项目的裂解装置产能扩产25%,乙烯产量自每年60万吨提高至约75万吨。 同步投资的还有,扩建环氧乙烷(EO)生产装置、发展环氧乙烷衍生物等项目。据悉,上述各项新业务预计2009年投产。 此外,双方还同意将双方另一家合资企业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又称“小扬巴”)合并到中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又称“大扬巴”)。小扬巴运作的扬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并在去年投入运营,年产能170万吨石化产品,产销规模将超出200亿元。 光大证券裘孝峰认为,通过此次追加投资,有助于中石化保住中国市场石化“老大”的地位,巴斯夫也将遥遥领先于其他外资石化公司。 外资的中国“居心” 但是,无论是大扬巴还是小扬巴,中外公司的投资比例始终都是50:50。专家指出,这一投资结构其实暴露了外国巨头的中国“居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刘剑平分析认为,包括巴斯夫在内的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已形成“迂回包抄”、“内外结合”和“中心开花”之势。 巴斯夫公司2001年-2005年对亚洲投资的45亿美元,几乎全都投向中国,用以构筑其以南京、上海的大型装置为支柱和基地的亚太地区业务构架;而该公司早些年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的石油石化企业,则成为向我国石化领域扩张的“桥头堡”。巴斯夫多年来在华不同地点和对不同项目的投资,已使其产业布局日趋明朗。早在小扬巴投产时,巴斯夫就曾宣布,到2009年在亚洲将再投资1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 专家指出,为了将在华企业真正纳入其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近年来外方控股和独资的项目日渐增多。市场开放后,由于外资具备资源或者技术优势,将合资公司进行“独资化改造”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本土新秀崛起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200亿元、设计年加工原油1200万吨的中化舟山大型石化项目也开始进入前期准备。 中化集团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该石化基地将主要加工中化集团在中东和南美洲开采的重油。另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在对近80个可能收购的海外项目进行评估。中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曾独家拥有中国石油进出口权长达40余年。 目前,舟山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石油中转港基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均投资了当地的港口项目。如果中化的舟山项目最终获得审批,该公司无疑是占据了石化市场的“要塞”城市。 而一旦巴斯夫、中化这样的石化新秀兴起,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技术的制约、资源的制约,(现有公司的)竞争前景如何,这个问题我整天都在想。”中石化公司主管化工业务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这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