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博客不是谈判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18:42 互联网周刊

  难道大型企业的商业谈判,就没有更职业化的场合?

  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科技,呈报有关管理部门,至今未获批复,而三一集团的执行总裁向文波则接连在网络博客和新闻媒体表态,愿意出更高价格参与收购,并由此激起网上一场国有资产“宁与国人、不与老外”的吵闹热潮。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不是这宗商业收购个案的本身,而是有人利用匿名网络跟帖的现象。

  向文波是在网络博客上表示出价意向的。这一点极不寻常。从商业行规看,大公司间的参股收购,绝非韩寒对静蕾,应该非常谨慎和郑重,不能在网络博客上投石问路。尤其是上市公司,则格外忌讳,因为当事人随时会涉嫌散布虚假消息和操纵股价之嫌。身为上市公司“三一集团”执行总裁的向文波,不能不知道。

  必须指出,凯雷收购徐工,与任何重大商业决策一样,包含了双方深入的论证和考虑,即使是专业的

审计事务所或投资银行,最终也只能提供关于购并前景的评估,并不能替代当事人作出总是带有风险的决策;而这些恰恰是外人—大量匿名网民—所无法准确获取的信息,也是一般的新闻采访—如新浪的在线聊天—所无法全面展示的内容。

  然而,向文波偏偏选择在博客上出价,面向网民表达收购徐工的意向,面向网民讨论徐工的财务状况,面向网民提出“国有资产流失”的严肃指控。为什么?为什么要利用博客?为什么要利用在线聊天?为什么要网上造势?难道大型企业的商业谈判,就没有更职业化的场合?难道指控“国有资产流失”,就没有行政和法律的渠道?

  答案恐怕是:因为网络漏洞多。显然,网络是匿名评论的天地,不仅容易操纵,而且几乎不留痕迹。读者不要误会,我不反对网络匿名;相反,我支持网络匿名,因为这给人们提供了别样的空间。但是,不同场合表达的意见,是具有不同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的。我们必然要给网上的匿名评论打个折扣。

  本来,要动用巨额资产和信用进行收购,必须先征求董事会的同意;对徐工有收购兴趣,必须正面向徐工递交书面意向和进行低调接洽,以免走漏消息,影响股价的不必要波动;要投诉徐工的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必须向有关部门出具确凿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证据。

  然而,所有这些正规的渠道和做法,都被博客、在线访谈和网友热评取代了。显然有人处事严重不当。后来,虽然三一集团发布了“说明性公告”,称向的观点只是其个人看法,但这两个口径传达出来的有差异信息,共同造成了有关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异动,其中引致的盈亏得失,是否需要追究责任?

  有网民认为,中国资源不应被外国人控制。然而,应该看到,在外国人控制了中国资源的同时,中国人也可以把出售徐工所得的数亿美元,马上用来购买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资产。双方产权的置换,会使得资源分别得到更好的利用;否则就不会有并购意向,更不会有行动。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参与了“凯雷收购徐工”的审批过程。我对此存而不议。但是,不管项目能否通过政府的审查,网友们都应该明白,国有资产流失,更大的漏洞不在于企业资产的涉外买卖,而在于国有企业领导人本身对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国有资产既可以以有形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货币的形式存在。要是国企管理层得不到彻底的改革,那么无论这个管理层继续掌握徐工的有形资源,还是转为掌握出售徐工所换得的巨额外汇,都照样会继续使国有资产流失。

  向文波的博客风潮,闹得过火,早该收场。它提醒人们,必须重视有人利用匿名网民情绪干扰正规商业活动的问题。我不能肯定“凯雷收购徐工”项目本身的成败,因为那是一个具体的商业个案;但我肯定,网络博客绝非上市公司进行商业谈判的场所。上市公司总裁故意选择博客,居然还掀起巨浪,表明中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尚有隐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