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 丁频
糖价是判断制糖行业是否景气的最主要的指标,回顾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食糖流通体制、放开食糖价格以来,国内的食糖价格波动明显。这也是将制糖行业定义为周期性行业的主要原因。国内糖价的最低点出现在1992年,价格为1500元/吨;2006年2月,国内食糖价格创出5400元/吨的历史新高。我们认为糖价的波动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国内食糖需求稳步增长
食糖的需求来源于家庭需求和工业需求,两者占比分别为25%和75%。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食糖人均消费水平呈现逐步上升态势。城镇居民的食糖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均上升明显。因统计原因,我们无法获知农村家庭的食糖支出水平,但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提高速度超过了城镇居民,农村家庭的消费性支出明显增加。事实上,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仅有8.6千克;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1千克,与我们有着相似饮食习惯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分别达到23.90千克和31.00千克。2001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了2010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为保障合理的食糖摄入量,到2010年达到城乡居民每年消费食糖10千克、农村居民每年消费食糖8千克的目标,即人均每年食糖摄入量为9千克,按14.3亿人口计算, 2010年我国的食糖年消费量可望达到1400万吨以上,以2006年我国消费1100万吨计算,到2010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6.21%。
另一方面,制糖业最重要的下游产业是食品工业。近年来,食品制造和加工行业的销售收入保持平均15%以上的稳定增长,从而导致工业用糖迅速增加。具体细分,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饮料制造业,饼干制造业,糖果、果冻制造业,罐头制造业和乳制品制造业。展望未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从00/01榨季到05/06榨季,我国食糖的总需求由850万吨上升至11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5%。即使考虑因高糖价导致的消费需求减少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未来三年食糖需求仍将保持5%-8%的增长。
国内供应波动明显
我们在前文已明确指出,我国国内的食糖需求在未来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格局,年增长速度维持在5%-8%之间。所以说需求是稳定的,而导致供给不确定性的因素非常多,这也正是我国食糖价格频繁波动的根本原因。2005/06榨季全国累计产糖881.5万吨(上榨季产糖917.4万吨)。其中,甘蔗糖800.8万吨(上榨季为85.1万吨),甜菜糖80.7万吨(上榨季为60.3万吨),这也正是06年国内糖价飙升的根本原因。但伴随着国内糖价的不断上扬,农户的种植热情高涨,中国糖业协会预计06/07榨季我国食糖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需求量大致为1100-1150万吨,考虑进口因素,国内05/06榨季出现的需求缺口将减少,甚至趋于平衡。
供应受制于播种面积与天气
2005/06榨季我国的糖料(甘蔗和甜菜)播种面积是2033万亩,是连续第三年下降。伴随着国内糖价的不断上扬,糖料收购价格也逐步攀升,糖料种植的比较效益要超过许多农作物种植。如广西甘蔗种植的比较效益超过春玉米、春花生、木薯,农户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缩减这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改种甘蔗。据广西农业部预计,由于广西蔗价达到历史最高,带动甘蔗面积可能突破历史记录,2006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将在2005年1086万亩的基础上增加10%,达到1195万亩。由此可以预测,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出现,2006年我国糖料种植面积将增加150万亩以上,达到2183万亩,但与1998年最高历史记录的2447万亩相比尚有一定距离。
甘蔗是四季性生产植物,原产于热带地区,随着世界制糖工业的发展,现已生长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的生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需大量及经常性雨水来生产糖分,干旱会严重影响单位产量。从一定程度上讲,天气可能左右产量。以05/06榨季为例,云南、海南遭遇干旱,云南的产量由上榨季的159万吨下降至141万吨,海南的产量由38.5万吨下降至17.8万吨,导致全国食糖产量由上榨季的917.4万吨下降至881.5万吨。减产是05/06榨季国内食糖价格飙升的最主要原因。
考虑到06/07榨季国际食糖供需趋于平衡,国际糖价维持在高位运行,我们的判断,2006-07年糖价表现将逊色于2006年的上半年,但依然处在景气周期,仍是投资制糖上市公司的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