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数字时代的哲学背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 05:44 中国证券报

  文/宋光磊

  当前,随着形形色色数码产品的问世、以及网络通信的普及,人们高呼:数字时代已经来临。眼下,数字热潮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哲学是破解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密码”,因此,借助哲学视角,剖析数字时代的深层机理,对于深刻理解数字行业的社会意义、并使其更好地为后者服务而言,
实乃善莫大焉!下面,本文就从数字产品、数字文化、数字前景三个角度,来体味数字时代的哲学背影。

  数码产品唯“新”主义

  相对传统行业而言,“飚新”是数字行业最为显著的特征,由于数码产品的更新速度快、生命周期短,数码产品厂商唯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残酷的数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手机为例,据统计,除了一些经典机型以外,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手机在上市半年之后,就不得不面临退市的窘境,由此,从数码产品中,可以读出唯“新”主义的深刻内涵。此外,当前数码产品之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展开的厂商博弈,诸如款式更新、功能创新等“新”领域,是数字厂商争夺的焦点。

  演绎到哲学领域,数码产品呈现出唯“新”主义背影。在客观世界,世间万物遵循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世界是具体的、物质的;而在数字世界,唯“新”则是数码产品与生俱来的属性,任何有

竞争力的数码产品都必须具备“新”的元素。根据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唯“新”主义则表现为,任何数码产品都必须体现出新意,要么“款式新颖”、要么“外观新潮”,同时,这些“新”的标准不取决于个别企业,而是由整个行业所决定的。数码产品的唯“新”主义背影如上所述,数码产品要达到“新”的要求,既需要企业个体的发散创新、还需要行业整体的评新接纳。

  文化释放能动效应

  在蓬勃喷发的数字热潮中,有一股“摸不着”的暗流,正在不断侵袭着人们旧有的思维方式,并创造出数字时代特有的数字精神,这股暗流就是数字文化。与前述的产品相比,数字文化体现了更多隐层面的内涵,具体体征包括:一是瞬时性,比如,在通信领域中,用户之间的即时联络是通信成功的必备条件;二是更新性,此特征源自数码产品的唯“新”主义;三是并发性,比如,网络资源要求实现多用户共享,而这正是并发性的最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对物质基础有能动作用。这一定律对于数字文化同样适用。对照前面总结的数字文化三大特征,其对现时社会的能动效应也可从三个角度来阐明:其一,在数字时代,工作节奏加快、强调“效率优先”,而这种管理思路与“瞬时性”的内涵实乃为一脉相承;其二,时下“创新”呼声日盛,有关“民族创新”、“创新动力”的议题不绝于耳,这些口号可以看作是“更新性”的具体体现;其三,“并发性”要求多个体的团队工作,其对“团队精神”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可见,数字文化释放了影响巨大的能动效力,而这点在其“能动”背影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业前景演绎辩证

  数字时代来临,商业受益匪浅,数码产品、网络产业、通信资源的兴起让世人坐拥无限商机。以网络产业为例,随着网络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上世纪末网络公司大行其道,以微软为首的“纳斯达克”新势力强势崛起,力挺网络大旗,笑傲商界群雄。这些一夜暴富的“网络新贵”彻底颠覆了传统行业的经营之道,微软、甲骨文等一大批顶尖数字厂商推动着数字行业的车轮隆隆前行。网络股得到了市场的大肆吹捧,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古谚云,“盛级必衰”,数字行业也不例外。仍以网络产业为例,本世纪初,当时如日中天的网络行业始现泡沫迹象,随即纳斯达克的网络股突然呈现惊天巨跌,网络行业从此一蹶不振,时至今日仍未恢复元气。“泡沫”仿佛成了网络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令其永世不得安宁。

  由上例可知,数字行业前景扑朔迷离、永无定论:一方面是生机勃勃、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却是阴霾密布、前景难测。针对不可定性的数字行业,哲学辩证法正当其时,实乃破解行业前景的内涵的不二法门,此法讲求辩证看世界,既要个别、又要整体,意图综合分析事物的发展进程,而这种思维方式正对数字行业“不定多变”之症。根据辩证法,数字行业的前景亦可揣测一二,即数字行业的光明前途毋庸置疑,但是还要认识到,该行业会受到投机鼓动、

能源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