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A股进入牛市周期:下半年投资把握三大主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08:45 扬子晚报

  我们认为,自去年6月至今市场所展开的时间跨度长达12个月的回升行情,为新一轮牛市周期的开端。而在下半年中,主题投资与行业热点将是孕育市场机会的两条主线,两条主线中,我们各推荐三类品种,供投资者参考。

  A股进入牛市周期

  目前A股市场已发生了有利转变,A股市场基本面中、长期发展前景已具备由量变向质变、并进入新一轮牛市周期的各种要素条件。

  首先,非理性市场正在转型为理性市场。其诱因主要有,股权分置改革纠正两类股东利益取向分化的非合理状况;激励机制改革纠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取向分化不正常状况;汇率制度改革纠正了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公司资产价值被扭曲的状况;会计制度改革改善了以往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经营绩效的状况。

  其次,制度性折价正转型为成长性溢价。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即中国宏观经济GDP正以8%-10%的年均增长速度健康、高速发展,远高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由于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大陆近13亿人口潜在消费需求膨胀的发展机遇,具备非常广阔的市场扩张空间,这是全球其他任何资本市场所无法比拟的。A股在正常的估值水平基础上,理应被赋予"成长性"溢价。

  再次,在散户主导转型为机构主导的结构性变化中,买方市场正逐步转型为卖方市场。经过大规模的机构扩容,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主力已经转变为各类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伴随着股指的上涨,无论是开户数量还是入市资金额度,都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出现了向股市分流的趋势,A股正在由前几年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

  预计今年下半年上证综指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可能分别出现在1800点一带和1450点一带。在时间把握方面,由于大盘在经历了自去年6月至今年5月长达12个月的持续回升行情,市场已有阶段性见顶迹象,因此,预计今年第3季度市场将展开结构性调整行情,以集中消化以下几个重要不利因素。一是宏观政策面的紧缩预期;二是

宏观调控对相关公司的负面影响可能将在半年报中开始体现;三是新股IPO发行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压力;四是QDII推出的影响;五是部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对市场的短期影响。也就是说,上证综指1450点低点将可能出现在第3季度末期前后。而自第4季度开始,市场将有望重续牛市格局并挑战1800点整数关口。

  主题投资与价值投资的"3+3"

  由于此前数轮上涨中,市场热点始终围绕行业展开,大部分行业热点已被市场充分挖掘,更何况宏观紧缩也将对大部分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主题投资与行业热点投资机会有望平分秋色。

  主题投资一:后

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市值最大化要求带来的投资机会。完成股改后,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有在未来将自身持有的股权市值最大化的意愿。同时,高市值也是对股权的最安全保障-----既构成进入壁垒,又取得股权集中交易时的高额交易价值。具体可关注自身具有巨大品牌溢价、具有独特业务领域、零散型行业的上市公司,如茅台、
五粮液
、同仁堂、云南白药、苏宁电器、华联综超、双汇发展等。

  主题投资二:公众化与"私有化"选择带来的投资机会。参照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大宗基础原材料生产、基本消费品生产、社会服务业等领域内的国家资本将会继续做强做大,其中,钢铁、民用航空及服务、汽车制造等行业或将成为国家利用整体上市达到做强做大目的,关注上海机场、上海汽车。

  主题投资三:政策导向、制度建设孕育的市场机会。近期政策导向型利多莫过于新农村建设、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自主创新以及新会计制度实施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的长期和实质性利好。

  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行业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品种以及估值向成熟市场靠拢的品种,这三类品种值得重点关注。我们推荐传统民族品牌、具备高端金融服务潜力的上市银行以及机械制造、半导体新材料制造、通讯设备制造、无线网络运营、传媒、商业渠道等行业龙头公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