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行A股上市 > 正文
 

银行上市面面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5:42 解放日报

  当大型银行一家接着一家从半政府化的机构变成公众化的上市公司,其带来的影响绝非仅仅限于股市———

  过去两年中,我国各大银行的改制步伐有快有慢,但除了悬而未决的农行外,改制路径却几乎如出一辙: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雷同的“三部曲”,隐含一个共同的方向:大型银行正从半政府化的机构,变成一家家公众化上市公司。这必将促
进商业银行在各个方面为了自己的“更好”而努力,由此也必将影响到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

  昨天,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沪深股市应声而动,沪综指一跃而上“千七”。由于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因此随着银行上市的“锣鼓”一个个响起,其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股市,而是方方面面。

  股民:影响不在指数

  中国银行上市备受关注。作为A股市场股本市值最大的一只股票,中国银行上市,必然掀动股市格局的变化。于是,在中行股价上涨1分能带动沪综指上涨近1点的影响力下,沪综指站上“千七”没有任何悬念。同时,作为一只超级大盘股,中行上市也极大地考验着市场信心,市场能否承受也将决定后市的走势。

  然而,中行上市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指数涨跌。

  作为首只A股上市的国有银行股,中行的上市,有效增加了A股市场优质资产的供给,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投资者不用再眼睁睁地看着“肥水只流外人田”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仅仅一个多月,已带给香港投资者不低于10%的投资回报。不仅如此,已经在A股,或香港市场上市的内地银行股去年的集体表现,也向市场充分证明了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在香港上市的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以及A股上市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均实现了每股0.2元以上的盈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还被有关机构列入了去年香港最值得投资的十大股票之一。

  不只是银行股,中行上市开启的更是一个A股市场的优质蓝筹时代。在大盘股指涨跌之余,投资者也将逐步感受到好股票带来的价值回报,这无疑超过指数涨跌的意义。但对沪深股市而言,中行上市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必将直接推动沪深股市进一步接轨国际。

  中行登陆A股,6401.71亿元的总市值,将占沪市总市值的近20%。中行总股本高达2538亿多股,中行无疑将取代中国石化,成为上证指数中股本权重最大的样本股,成为股市新的“风向标”。因此,中行的“A+H”两地上市,影响力就不言而喻了。中行A股和H股的股价必然相互影响、相互平衡,沪深股市整体走势也将与香港股市实现充分的联动。不再自我封闭,沪深股市的运行也会更加理性。

  中行这一优质股的上市,对股民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银行:靠什么增加回报?

  招行、深发展、浦发、中行、交行、建行……随着上市银行的名单越来越长,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由于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

  最根本的一条是,对股东的回报,从此成为银行追逐的首要目标。那么,如何衡量这种回报?投资者会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一家银行的投资潜力?首先是利润增长,在这方面,银行业的表现,远远优于大多数行业。在目前已经上市的银行中,每年利润增幅的平均水平,在内地上市公司中一直稳居上游。对股民来说,与赢利同样重要的因素是经营风险。与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不同,银行的风险可以用资本充足率进行定量比较。事实上,不光是股民们在乎这个指标,银监会在2004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就已经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不少银行上市融资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提高资本充足率。

  而除了通过融资来增加资本来源外,节省对资本的占用,自然成为上市银行的头等大事。

  这恰恰是内地银行的软肋。目前,内地银行80%的收入来自存贷利差,中间业务的收入所占比重不到两成。同时,在贷款业务中,企业贷款占据了绝对的主力,个人业务始终维持低水平,而且房贷一项业务就占了八成以上。然而,从银行资本承受的风险看,企业贷款远远高于个人贷款,而中间业务风险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个人零售银行业务风险权重一般只有50%左右,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权重一般是100%~150%,而中间业务根本不占用银行的资产负债。显然,在同样的业绩回报下,如果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比重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上升。风险小,赢利高———这样的银行显然更能吸引股民的目光。

  消费者:涨价还是跌价

  按照这一逻辑,上市之后,银行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对个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争夺。对于普通的金融服务消费者来说,这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无论是金融理财产品,还是银行服务方式,都将进入一个创新高峰。另一方面,各种“免费午餐”将加速终结,作为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银行收费的项目将越来越多,因为以赢利为目标,每一种服务都应该产生业务收入。这种变化其实已经开始。2003年,以建行和中行为代表,银行业改制大幕拉开。然而,同样是从2003年开始,信用卡、VIP客户,外汇理财乃至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业务大规模进入视野;而各家银行陆续开始取消免费午餐,关于银行收费的争论席卷全国。这一切,并非巧合。

  但更大的变化还在后面。在商业银行竞相走向资本市场的同时,我国银行业的另一种重大变革———利率市场化也已悄然启动。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即“利差”的放开已经为期不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缺乏,商业银行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中间业务,都普遍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在这种背景下,赢利成为上市银行的首要目标,为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利差限制放开后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战将在所难免。有统计显示,目前内地银行业的“利差”高居全球第二,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价格竞争的空间其实相当可观。

  产品多元化,免费午餐终结,利率价格竞争山雨欲来……银行上市的“锣鼓”一个个响起,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股民的钱包。

  本报记者 陈春艳 蒋娅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