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双刃剑不好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4:53 南方周末 | |||||||||
“融资融券”是地道的双刃剑,搞得不好,会成为内幕交易的帮凶,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每周财经评论 □何诚颖
上周五,证监会宣布放开“融资融券”业务,股市集体兴奋,一举冲上了两年来的最高点,收在1697.28点的高位上。但是,各方且慢为“融资融券”的合法化欢呼:这是把地道的双刃剑,搞得不好,会成为内幕交易的帮凶,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融资”俗称“透支”,从股市设立以来,多数券商就一直在暗中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在早期,券商的主要手段是挪用客户保证金来提供融资服务,随着国家对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等规定的实施,挪用客户保证金的渠道被彻底堵死。 “融券”是指,一方以自有资金或者证券资产为担保向另一方融通证券,到期归还所融证券并支付一定费用的交易活动。20世纪60年代,融券已在发达国家形成专门的业务种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兴资本市场兴起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我国,融券业务此前一直是属于禁止行为,不过,和融资一样,融券屡禁不止,一直暗中生长。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的熊市中,这种业务大行其道,因为在单边下跌的股市任何买入股票的行为理论上都是错的,而将融来的股票在高位卖出并且在低位将股票接回成为了许多私募基金在熊市的生存之道,虽然这种相当于“做空”的行为因为政策方面的限制上不得台面,但却也有不小的生存空间。 此番,“融资融券”的合法化一来意味着券商可以使用自有合法资金开展业务———这有利于保护融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券商向客户融资的行为;二来可以为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提供更多便利;三是放开融券限制,实际上是为未来股市引入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创造条件。 很显然,完善的股市需要做多与做空机制的协调。中国股市长期以来是一个单边市,投资者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只能在股价上行中获利。在做空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投资者要想获利,惟一的选择便是推动股市的不断上行。如何推动股市上行?过去数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特别是某些利益集团,选择了逼迫政府出利好来推动股市上涨。这样,正常市场中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就演变成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政府在某种意义上被“挟持”了,中国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被严重扭曲,股价失去了作为股市指示器的功能。推出做空机制,就是要把政府从这种尴尬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让股市价格在投资者的多空斗争中产生,形成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 放开融资融券虽然好处不少,但是它的风险也不容小视。 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券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欧美、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由券商等金融机构独立向客户提供;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集中信用模式,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目前来看,沪深股市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即由券商来向客户提供,融券业务未来可能仅限于大盘蓝筹绩优股。这种安排,有可能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为融资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如果控制不力,将有可能推动市场泡沫的形成;而在经济出现衰退、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又有可能增大市场波动,甚至引发危机。即使在早就存在买空卖空机制的成熟市场,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案例亦是数不胜数。 此外,必须高度警惕的是融资和融券对相关券商和上市公司来说是利多,对内幕交易者更是利多。尽管我们的市场对内幕交易有监管措施,但实质上并没有完全到位。投资者可能都注意到这个现象:几乎所有股票出重大利好前都会莫名其妙大涨,但出重大利空前未必提前大跌,如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先知”了公司业绩下滑而向券商借入本公司股票进行沽空。 因此,如果监管不加强,融资融券或许会成为内幕交易的帮手,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多一定能成功,只是未必能成功出货,如当年的亿安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但资金再多也未必能成功做空,因为某一只股票的筹码是有限的。因此,将来就可能出现明明是合理的沽空,但却遇到亿安科技之类的蛮庄,从而出现像期货一样的逼空。当到达临界点后,越涨埋单越多,因为空头要停损,这样,庄家就很容易成功出货了。 即使是绩优股,如果涨到明显不合理的价位,就一定会引发人们融券沽空。但如果庄家钱足够多,继续把股价推高,那么,输的只能是“明明正确”的融券者。再有,如果融券业务的做市商借出某股票后,暗中继续买入该股并大举推升股价,以此逼迫借股者平仓,这也会造成问题。 因此监管局在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同时,应下大力气,加强相应的监管,如此,才能发挥融资融券的正面功效。而中小投资者在关注融资融券这一新盈利模式的同时,也切不可盲目乐观。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P1169351)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