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融资融券业务启航在即 > 正文
 

A股融资融券启动在即 港资伺机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4: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宜飚 香港报道

  证监会7月2日公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以及《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办法》和《指引》),引起香港投资界的极大兴趣。

  “A股的这两项法规相当于香港市场所盛行多年的‘孖展’与‘借货’交易,这意味着
未来内地市场的投资策略将更多样化。”一位对冲基金经理说,他表示自己正静观其变,期待市场进一步变化。

  何为孖展与借货?

  所谓孖展,即凭信用进行杠杆交易,投资者仅需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给

证券行,就可放大比例购买证券。这种交易形式并不仅见诸股票,在期货和外汇买卖中也是投资者惯用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软库金汇投资银行业务总裁温天纳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在IPO之时,香港投资者特别喜欢采用孖展交易,以扩大“中签”比率。“据粗略估计,至少有八九成交易都是通过这种融资方式进行。”他说,“保证金交易占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相当比重。内地的做法显示,A股市场正逐步向国际接轨。”

  究竟如何做孖展?香港申银万国的一位股票经纪说:“如果你希望申购价值达30万港元的某只新股,你只须存入3万现金,我们会另外借款27万给你申购新股。”

  这位经纪介绍,27万港元需要付息,利率在客户提交孖展申请时便会知道,一般情况下与银行利率相差不大,计息时间从IPO认购截止日当天开始,直至上市当天,通常为一周左右。

  孖展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由于加入了利息成本,很可能客户获得的新股成本要远高于上市当天的股价,届时客户便是吃亏的;但是孖展有放大效应,可以帮助客户利用较少资金获取更多新股,一些较热门的公司IPO时便会让客户获得较好回报。

  “一般如果碰上熊市或是不好的股票,而借款金额又较大,风险会相对较大。”一位业内人士说,“不过在牛市,或是股票非常热门的情况下,散户做孖展的风险会较小。”

  而“借货”交易,则更是非一般散户的游戏。温天纳介绍,这种融券交易,一般是大型投资者沽空时才会做。“他们一般沽空的都是蓝筹股,此前需要向券商或是其股票经纪人‘借货’,即借入想沽空的股票,在市场上卖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券商或是经纪人。”温说。

  对冲基金老板萨先生介绍,在借货中,通常还会涉及第三方,因为券商或是股票经纪如果自己手中并没有股票,就需要向其他券商或是基金公司等“货主”借入股票,转借给客户。“这之间的利率并不固定,完全是双方协商,不同时间不同的股票可能借贷利率都不一样。”他说。萨先生说,他们借货主要是为了对冲或是做套利。

  沽空影响市况

  温天纳表示,沽空交易有可能会影响到大市情况。他指出,当年索罗斯大闹香港股市时,就有不少基金公司和香港小券商跟进。“当时的情况下,沽空肯定赚钱,但一些机构手中并没有股票或是抵押货,却也进行了沽空交易,导致恒指急剧下滑,最后港府不得不入场救市。这个事件后,证监会查处了一些金融机构。”

  萨先生表示,沽空与保证金交易都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监管能力。“在香港,借货与保证金最初也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后来一直到了1980年代才形成统一规定。对于可以从事融资融券的机构,香港交易所有严格规定,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出审计师审核,以判断一些金融机构是否进行了过度的融资或是融券行为。”

  不过,温天纳指出,《办法》以及《指引》似乎比香港的要求要严格得多。“经营的证券公司的条件,远远高过香港。”他说,“在香港,资本金要求要低得多,但监管部门主要看的是执业牌照,如果你光有资本金,但缺乏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是不会颁发此类的执照的。”

  虽然A股的沽空与保证金交易将于8月份才会正式生效,但萨先生已开始行动。

  “我们也在看内地市场的变化,寻找时机。”他说。

  他表示,目前A股市场并不适合做空。“排除策略投资者和一些大股东后,剩余的流通量可以很容量计算出来,现在A股市场流通量仍太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场沽空交易,很可能会被‘夹空仓’,到时你抛得越多,死得越难看。”

  但萨先生表示,经过

股权分置改革后,如果A股市场保证金交易能逐步成熟起来,流通量开始增加,并带动交易额上升,将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沽空条件。他期待未来能尽快推出期指交易,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保证金交易和沽空交易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