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并购案两大悬疑待解 招标标准是否量身定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09:16 经济参考报 | |||||||||
经济参考报记者 王文志 7月3日,本报发表《“徐工并购案”一“秘密”被揭开 凯雷方案少给10亿元人民币》一文,独家披露了:在“徐工争夺战”中,中标者凯雷实质出价比摩根大通低近10亿元的内幕之后,引起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徐工并购案”中,还有不少疑团尚需有关方面来解开。
招标标准是否为凯雷量身定做? “在竞标之前,徐工方面与凯雷曾进行多次接触,双方进行了很深入的谈判!凯雷能够以低价中标与招标标准有莫大的关系!从此后事件的进展来看,该招标标准存在为凯雷量身定做的可能。”一位投行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整个竞标过程,记者向徐工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王庆祝索取当时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股权在江苏徐州产权交易所挂牌时的公告文本,这是一份向社会公开的法律文件。 记者了解到,王庆祝几乎全程参与了此次收购,但他对记者表示,其目前手头没有这份资料,可以向产权交易所索取!在徐州产权交易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当时曾在交易所网站和《江苏经济报》刊登过,现在网站已经撤下来了!这个事情很敏感,无法提供,请与徐工方面联系,他们那边有!” 随后记者赶往南京《江苏经济报》社,记者查阅了《江苏经济报》2004年合订本,记者没有发现这则公告。 针对“此次对徐工机械股权进行招标的标准是否是为凯雷量身定做?”的市场人士质疑,记者发短信向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求证,王民没有给出记者直接答复,只是委托王庆祝对记者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起初同意给记者提供在香港有关报纸刊登的相关公告文本,但是最终却没能向记者提供这份材料。 凯雷是否采取杠杆收购? 凯雷此次收购徐工机械的主体是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雷徐工),该公司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注册资本仅仅为5万美元,但此次收购所涉及的资金高达数亿美元,其存在自身资金不足的可能。 此前有数家媒体披露,凯雷徐工有意向以“杠杆收购”的方式完成此次收购!所谓杠杆收购,即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时,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完成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方式。也就是说,此次收购倘若使用“杠杆收购” 方式,凯雷徐工本身不会完全使用自有资金来完成收购,部分资金将来源于凯雷徐工利用即将收购的徐工机械的产权作为最终担保物进行的再融资。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凯雷徐工无法以“杠杆收购”的方式融资收购徐工机械,但是在境外其却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记者查阅了徐工科技(000425,SZ)2005年10月26日公告的《收购报告书摘要暨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发现凯雷徐工并没有对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作出说明。 凯雷是否会采取“杠杆收购”的方式完成此次收购呢?王庆祝对记者表示,在国际资本市场,这种收购方式是一种合法的收购方式。凯雷方面则以“敏感时期”为由回避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凯雷倘若使用‘杠杆收购’的方式来实现对徐工机械的收购,这对徐工和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公平的!通常情况下,这种收购方式对收购方来说是高风险高收益,但对被收购方来说却是高风险低收益,甚至没收益。”市场财务人士张利对记者表示说,“在杠杆收购中,如果顺利,收购方则实现了以小博大的高收益;如果不顺利,被收购方却要承担可能出现的大股东不稳定的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