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盈利:绕不过去的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德斌

  获取利润是上市公司全部工作的重心。一些上市公司投资新能源,也是因为看中了新能源产业的预期盈利能力。但是,在目前的产业发展环境下,这个预期将经受十分严峻的考验。

  暴利能持续多久

  据G天威(600550)年报披露,2005年其控股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5亿元、净利润8480.76万元。天威英利贡献的净利润占了G天威2005年全部净利润的42.65%。仅仅在一年前,天威英利的净利润也不过才850.53万元;而在2003年,天威英利实现的净利润更是只有可怜的1563.05元。

  两年时间,增长5万多倍。这也许足以说明一些上市公司想急切介入新

能源产业的真正原因。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有持续的暴利,太阳能光伏电池领域也是如此。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两头在外”: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主要产品———高纯多晶硅95%以上依靠进口;同时由于国内市场极小,生产出来的太阳能光伏电池95%以上必须出口。随着一些企业上马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国内在建的光伏电池产能已达2000兆瓦,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将更加严重。

  “两头在外”的后果是两头给人“打工”。光伏电池的主要需求方在德国、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的光伏电池市场主要靠政府强制政策支持。一旦这些国家的相关政策出现调整,国内厂商所面对的市场将急剧萎缩。况且,以国内光伏电池产业的扩张速度,国外市场的需求也将很快饱和。到那时,太阳能电池供过于求,国内相关厂商在降价的同时还得看人脸色。

  上游则为重要原材料提供商“打工”。我国从石英石中提取出工业硅后,以1美元/公斤的价格出口到德国、美国和日本等;而这些国家把工业硅加工成高纯度多晶硅材料后,却以数十乃至一两百倍的价格卖给我们。而我国企业将高纯度多晶硅加工成太阳能电池销到国外,所挣的不过是5%-6%的加工利润。

  从2003年到2004年,高纯度多晶硅的价格从20多美元/公斤涨到了100美元/公斤;2004年到2005年8月,高纯度多晶硅又涨价100%以上,目前为200多美元/公斤。

  多晶硅价格一路猛涨,使我国太阳能电池企业承担着更高的生产成本。随着多晶硅价格的继续上涨和国内光伏电池产能的迅速膨胀,“暴利

神话”也必将走向终结。

  靠什么赚钱

  高科技企业赚钱靠的不是资源,不是人力,而是技术含量。新能源产业作为标准的高科技产业,我们要想从中淘金,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买得到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条铁律。最近,一些上市公司瞄准利润丰厚的多晶硅产品,纷纷投巨资开工多晶硅项目。但技术水平却十分令人担忧。

  目前国内拟、在建多晶硅项目,合计产能已超过了2万吨/年,而全球多晶硅的现有产能也不过3万吨/年。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在多晶硅———这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最赚钱的领域分到一杯羹呢?答案并不乐观。

  事实上,包括国外巨头和国家发改委官员乃至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专家在内的行业人士都认可一个现实:我国目前并不掌握生产多晶硅的一流技术;引进的俄罗斯技术也相对落后,生产出来的多晶硅未必会有市场

竞争力

  那么,我们自己发展这项技术如何?为了攻克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纯技术,我国在“七五”计划时就已经立项,但是如今已进入“十一五”,却依然未见成功。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通盘考虑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学研一体化,导致太阳能产品应用与研发力量脱节,这是我国太阳能科技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同样的问题,在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卓越的研发能力是成功技术的基础,而要具备卓越的研发能力,则不但需要雄厚的资金、良好的运作机制,还需要宽松、积极的政策环境和相当的耐心。这几点,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又有谁具备呢?(本系列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